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12345热线服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紧扣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从机制完善、服务提质、技术赋能、治理升级四大维度推出15项具体举措,打造标准化、智能化、便民化的政务服务新载体。
《意见》明确,构建“省级统筹、市县落实、部门协同”的工作体系,全力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一号响应”。一方面持续推动各类非紧急政务服务热线向12345热线归并,统一服务标准与业务规范,让群众企业诉求一口受理、闭环办理。另一方面深化12345热线与110、119、120等紧急热线及水电气热网等公共事业热线的协同联动,细化工单互转流程,确保紧急诉求即时分流、快速处置。针对跨市州、跨部门的复杂诉求,建立机构编制、司法行政部门参与的职责界定机制,杜绝“踢皮球”现象,实现事事有承接。
在服务质效提升上,《意见》聚焦精准派单、高效办理、规范回访全流程优化。省级层面将统一诉求分类目录,市州动态更新派单清单,对难以确定承办主体的诉求启动会商研判机制。推行一次办好、二次办结制度,对首次未解决的合理诉求转派重办,同一事项重复诉求实行并单处理,避免多头办理。同时明确第三方服务机构“不外包主体业务”原则,健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杜绝“以包代管”,保障热线服务专业性与可靠性。
为满足多元服务需求,《意见》强化热线平台功能升级与队伍建设。在渠道优化方面,将设置全省统一导航语音,整合微信小程序等移动端入口,探索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及老年群体特色服务专席,完善漏接电话回拨机制,破解特殊群体诉求难题。在技术赋能方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拓展智能问答、智能派单、智能回访等应用场景,对接“甘快办”平台实现诉求“掌上办”与进度实时查。知识库建设也同步提速,要求政策信息发布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录入,其质效评估权重不低于总体评估的30%,确保咨询答复精准权威。此外,将探索话务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强化业务培训与人文关怀,提升队伍稳定性与服务水平。
《意见》还突出“数据赋能治理”理念,推动热线从服务窗口向“决策参谋”转型。通过推进热线平台与人社、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业务系统对接,实现政策信息实时查询与数据安全共享。建立每月一题、专题攻坚机制,深度挖掘高频共性诉求与季节性诉求规律,开展源头治理与主动治理,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转变。对苗头性、风险性诉求及时预警处置,严防问题升级,同时严守数据安全底线,加强诉求数据全流程安全管理与个人信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