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的话术,别的客服说出来总是容易被接受,而我总是被纠结?为什么同样的业务,别的客服总是顺利引导客户办理完成,而我总是被中途打断?为什么同样是真诚服务客户,别的客服获得的满意度评价那么多,而我总是很难获得主动好评?差别究竟在哪里?
这从侧面说明了,业务能力不是差距的关键。那决定差距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氛围感”。
“氛围感”源于网络词汇,是一个抽象概念,在不同领域其含义具有多维度的延伸性。比如,网络上形容一个女生是“氛围感”美女,意思是她的穿衣风格、发质、配饰、姿态、眼神、举手投足等等整体结合后,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打破了旧派美学中将脸蛋和身材作为评判标准的传统。
由此可见,氛围感的本质是一种“情绪价值”的体现,它像是给人的眼睛装上了一层“特效滤镜”,重塑了人们的思维逻辑。
当了解了“氛围感”及其强大的影响力之后,我们可以推测,同样的客服岗位,同样的解决方法,那些轻易地绕过“纠结体质”客户的客服,也许他们只是创造了一种让客户愿意被引导的谈话氛围,所以客户选择不再纠结。
那么,如何将“氛围感”应用于我们的客户服务工作中呢?电话中,客户看不到我们的音容笑貌,如何有效地创造“氛围感”呢?本文将从影响“氛围感”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语言、语气、语言场景来展开说明。
01标准的语言表达是获取客户信任的钥匙
我在服务过程中,经常听到客户抱怨:“我今天接到一个自称是你们银行的电话,要我办分期,一口的地方口音,我怕是诈骗就把电话挂了,根本就不像你们工作人员。”
电话营销人员可能想不到,因为口音问题而错失了自己的客户。普通话是在日常接线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细节。可以认为,普通话的标准程度跟客户的信任程度是正相关的,它也是“氛围感”的重要一环,它决定了客服与客户的通话是否处于一种“可靠氛围圈”。
而跟它同等重要的,还有流畅的话语输出。吞吞吐吐和语句不顺是话语输出的大忌。很多客服在被客户问到不懂的业务,或者客户语气稍微不好,就紧张得有些语无伦次,说话开始磕磕绊绊。
比如,有的客户一进线就发脾气:“都过多长时间了,你们到底想怎么解决我的问题,你们干什么吃的?”坐席就慌了,“那这个.......我们也是高度重视您的问题.......那,额,第一时间反.......会有人给您回的好吧?”这种有些磕巴的话语输出容易制造出一种客服理论的通话氛围,宛如给客户的怒火中加了一捆柴,非常不利于友好沟通。
有时候,与纠结客户的交流就是一场心理的博弈,我们要创造亲切且专业的“氛围感”,如果我们一时不知道怎么接客户的话,可以说:“请您先消消气,给我一点时间来思考如何有效地帮到您”,所谓“输人不输阵,输镇不输势”就是这个道理。
创造一种“不卑不亢,以专业态度友好协助你”的氛围,更容易取得客户的信任。
02语气是引导客户的个性化沟通策略
在普遍认知中,我们认为亲切且专业的语气是应对客户最恰当的表达,然而实际应用中并非如此。比如,老年群体的客户就不适合。从我服务过的老年客户的经历上看,大多数老年客户听力并不灵敏,而且他们对情绪变化并不敏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再比如,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些具有很强质疑精神的客户,我们可以尽量选择顺从高于专业的语气。很多人会认为,越是容易质疑的客户,我们应该用越专业的语气,让他们停止质疑的行为。
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人的自我暴露具有应激性。通俗地讲,就是你越阻止一个人暴露自己的性格特征,他反而暴露得更多。因此,面对这类客户,我们可以选择顺从的语气,创造一种“以客户为主导,而我作为辅助”的通话氛围,从而让客户成功被更深度引导。
03语言场景是“氛围感”的升华
什么是语言场景?举例而言,有一位客户反映在网点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而气愤地打电话投诉。通常客服的思路就是“安抚+解释+反馈”,听完客户的抱怨之后,安抚道“非常抱歉给您不好的感受,我把您的问题反馈上去,交给相关部门,我们高度重视您的问题,您保持电话畅通,会有工作人员尽快跟您联系的”。
客户怒气未消,质问道“你觉得他们这种行为是符合你们银行的服务规范的吗”,并又把经过重新再讲了一遍,客服耐心地听完又把刚刚的话重复了一遍,最后双方都身心疲惫。
而同样类似的客户,另一个坐席是这样做的:在与客户建立初步沟通后,他以强调的语气向客户询问确认:“您是反映某网点因某事项令您不满是吗?”客户说:“就是的!”坐席说:“如果有这种情况,我马上为您反馈这个问题,我们会有专门团队去核查此事,有任何进展第一时间跟您联系!”客户满意地说好,然后挂了电话。
不同于第一位客服正面告诉客户我们重视他的问题这种表达方式,第二位客服把这种“重视”直接“演”出来了,且没有表演痕迹。
把客户直接带入“这个问题的确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种氛围中,客户自然就不会再纠结客服了。
由此可见,“氛围感”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客服的部分简单重复职能正在逐渐被AI替代。而为客户量身打造不同的通话“氛围场景”是人类高级智慧的结果,是目前AI的算法无法替代的。
因此,我们要不断强化这一方面的能力,做“氛围感”客服,让“纠结”客户不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