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每天要不停地跟客户交流沟通,而内部管理时,也是要通过语言来加强管理和沟通,但往往在管理者与下属沟通时,用语不当、言语过激、带有情绪色彩等行为,会造成很多不愉快。
是管理者不愿意好好说话吗?其实不是,因为呼叫中心的管理人员,不像一些技术工种或者高精尖研发领域,需要专业对口,而呼叫中心的管理人员组成,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太多的限制,很多都是从一线的话务人员晋升上来的,这就造成了很多呼叫中心的管理者,在面对客户时,可以严格按照话术脚本去执行,但面对内部员工时,因为没有专门学习过,加之工作压力和强度大等因素,造成情绪无法发泄时,往往就会拿下属进行撒气,也许是无意识的,但必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拿破仑作为军队的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责备士兵们的错误,而是能够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就极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他率领的部队成为欧洲大陆的一支劲旅。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劳累。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发现一名巡岗士兵靠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认出了替他站岗的拿破仑,十分惶恐。拿破仑却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你一定要小心。”
批评,一般出现在上级对下属的批评,如果是同级间的问题,千万不能用批评的形式,而是用提建议的形式。上级对下级的批评,比如:项目经理对班组长、班组长对员工、导师对徒弟、培训师对新员工等,都适用,都要讲究艺术。
要做好批评这门艺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当下属做错事后,或者做得不好,批评的时候,一定是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对人,简单理解就是,对做错的事进行批评,但不否定一个人的品格,或者不上升到人身攻击。
比如说,你的下属开会迟到了,可以这样批评:今天我们中有人迟到了,错过了前面很多精彩的内容,希望大家都能按时开会,时间对大家都是宝贵的。但如果你是这样批评的:今天某某迟到了,可以从这个事情反映其工作上态度存在问题,大家要举一反三,反思自己。如此批评,明显是不合适的,违背了批评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我们再来举一个案例:
批评(改善前):张班长:小王,你这次的工单审核怎么又有错误?小王:我……我可能是疏忽了。张班长:疏忽?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你总是这样,真是让人失望。小王:我……我会注意的。分析:张班长的批评带有情绪,没有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可能会伤害小王的自尊心,而不是激励他改进。
批评(改善后):张班长:小王,我们来谈谈你最近的一次性解决率这项指标吧。小王:好的,张班长。张班长:我注意到你最近的这项指标不太稳定啊,这可能会影响我们整个班组月初制定的目标,也会影响你自己的这项指标在整个班组中的排名,我觉得这不是你真实的实力表现。小王:确实,我最近在这项指标的提升方面,可能疏忽了。张班长:我理解每个人都可能犯错,但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可以使用双重检查的方法,一方面让质检去听你的录音,一方面让我或者你的导师监听一下你的录音,这样可以提高你的一次性解决率。小王:这是个好建议,我会尝试那样做。张班长:我相信你能改进这一点,并且我将提供必要的支持。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你成长,同时也提升团队的整体表现。小王:谢谢张班长,我会努力的。
通过这个案例的两种对话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当个人情绪不带入批评中时,一切的不愉快都会迎刃而解。
02.批评要有参照物
参照物,一定记住,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别人家的孩子,被批评的对象肯定都不爱听。我们所说的参照物,就是用过去的自己或过去的事情,来对比现在的自己或现在的事情,比如:你以前是xxx。而现在是xxx。每个管理者在批评下属前,都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批评?标准或参照物是什么?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作为上级,任何事项或工作的参照物或标准,一定要清楚明白,而且不能有理解上的分歧。比如:公司在这方面的制度规定是什么,部门有啥要求,自己工作安排时提出了在时限、质量数量、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怎么处理、费用控制等要求,也就是说,一定要回答清楚5W2H。
当然,这些要求或标准,不能全是口头上的,就怕事后大家记不清而不认账,所以最好是书面的工作指令,或者有会议纪要、工作计划等。
这样的参照物,最好不要拿其他同事或很优秀的人来比较,因为二者没有可比性,顶多可以拿其上次类似事情的表现来比较,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现实中,咱们不少管理者连“参照物”都没有搞清楚,就对下属这样那样的表现指手画脚,不少地方是凭自己的个人看法或常识或感觉在评判下属的言行,这就很缺乏说服力,有时候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又怎么能够让管理有效果呢?
03.批评要就事论事
下属这件事没做好,出了问题,理当批评,但是,不能拿昨天或某次什么事情也是这样的没做好,这就很让下属不服,会认为上级要将事情扩大化来处理自己,内心就会自然产生抵触反抗和积极想办法洗脱责任的想法,就不会把重心放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想想刚才前面说的那个批评的案例,张班长在批评小王时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你总是这样,真是让人失望透顶。虽然这句话,拿小王的过去作为参照物来对比,现在的自己,但这种对比,是拿小王的差和更差来对比,这不是把小王往火坑里推吗?我们在批评时,虽然不能雪中送炭,但也千万不能火上浇油!而且,说的“你总是这样”,就太武断了,太伤人了,是一棒子打死人的话语,这种话语,在批评时,千万不要再去说了。
04.批评要适当
批评下属,要根据事情的过程、严重程度、结果等相关具体情况,不管在言语上,还是具体处理上,都要“相当”,不能想当然地加重或减轻,如果评判不准确,可以先与上级或管理部门商量。在提出批评前要深呼吸,确保自己的情绪稳定,避免因愤怒而口不择言。情绪化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员工的自尊,而平和的态度有助于建立信任,使员工更愿意接受反馈。
还有就是:批评下属要点到为止,而不是没完没了,有些管理者批评员工时总是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这样就必定会使员工持续处于巨大的压力甚至是恐慌之中。
一旦你没完没了的批评压断了他心中紧绷的那根弦,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做出不计后果的事情,这将造成更大的麻烦,尤其是现在的00后员工,他们的抗压力要小得多,他们才不吃你这套,甚至跟你拍桌子。
05.批评要清楚目的
批评不是目的,只是一种管理手段。批评的目的,是希望改正改善,类似或其他工作上不再犯,所以,批评时要指出“错在哪?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必要时与下属共同寻找改善办法,而不是“只批评了事儿”。
所以说,单纯的批评不足以让员工成长,提供明确的改进方向或建议,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发展和提升。
06.批评要具体化,不能泛泛而谈
避免模糊的指责,如“你总是做不好”,而应具体指出问题,比如“这个标准开始语总是说不好,不是吃字,就是多字”。具体的评价,让你的下属明确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或需要改进,有助于他们进行针对性地调整。
07.批评要注意私密性
选择私密环境进行,避免员工在同事面前丢面子,减少其抵触情绪。我亲眼看见过,有个项目经理,在办公室里对一个下属主管进行批评,在批评的过程中,这个主管不太服气,这个项目经理,就找来了其他的几个主管,让他们来评评理,让他们来说说,最后这个接受批评的主管哑口无言了,但心里面还是不服气,自己又在其他主管面前丢了面子,让其他主管,也知道了自己被项目经理批评的事情,这种处理方法就是不好的。
所以说,批评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即使要让其他主管来说说,来评评理,也应该是私下里一个个去找,收集证据和论证,同时告诉他们不要外传。
最后,在批评下属时,我们除了按照上面所说的七个小点去落实改进外,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批评的技能:
1.批评前一问自己:“应该批评吗?”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需要批评;
2.批评前二问自己:“必须批评吗?”也许有更好的方法认识和改正错误;
3.批评后再问自己:“接受批评了吗?”批评是问责,更是教育帮助;
4.不要让批评的次数多于表扬的次数,让人感觉你只会找人毛病;
5.不要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下属,容易遭到下属的吐槽;
6.批评要及时,更不要翻“旧账”,否则会有“对人不对事”的嫌疑;
7.如果你对他没有明确的期望,就不要轻易指责他;
8.批评可以公开,也可以对人,但公开就不要对人,对人就不要公开;
9.批亲不批疏,不要轻易指责与你关系疏远的人,批评需要信任;
10.不要轻易指责非你管辖的人与事,代人指过是非常不明智的;
11.批评不要让对方感到尴尬或没有面子,把握好“尺度”与“火候”很重要;
12.采用“三明治”法:先提出一个正面的评价,然后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以鼓励和支持的话语结束。这样可以减少对方的防御心理;
13.对事不对人:专注于描述具体的行为或结果,而非评价个人特质。比如说“这项指标最近完成得不理想”,而不是“你总是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