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数智化时代,有很多人担心:“AI越来越聪明,客服岗位会不会被替代呢?”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大家的焦虑。
作为电商行业离消费者最近的核心岗位,服务人每天处理着千人千面的消费者咨询,向消费者传递着品牌温度——这份价值,真的能被AI替代吗?
本期为大家带来了AI浪潮下关于服务行业现状的思考,探讨AI的实际应用场景、对客服的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让AI成为自己的智能助手,还特别邀请到领先品牌的服务一号位现身说法,谈谈他们对AI的看法。
另外,还将为大家介绍服务人业务拓展“锦囊”——一个在AI浪潮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岗位,为服务人量身打造!想知道如何把“危机”变“转机”的小伙伴,记得看到最后哦~
身为你的「协作者」
AI有哪些应用场景?
目前,AI仍以“协作者”的身份活跃在服务行业中,为服务人提供决策辅助,处理一些重复性的繁琐工作、或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完成的数据统计工作。主要以以下三种应用场景为主:
第一,智能分析用户画像。AI弥补了人工监控数据不及时、覆盖面窄的短板,能够实时分析消费者行为,形成全覆盖的数据看板,为客服向消费者推荐解决方案提供了数据参考。 例如,班牛专属大模型能实时聚合全平台消费者评价,自动生成评价数据看板,好评率、差评率等关键数据一目了然。
第二,智能对话情感识别。AI能够通过对消费者对话的情感分析,准确识别消费者情绪,特殊情况及时提醒客服人工跟进。例如,识别到“物流延迟”“质量瑕疵”等关键词后,自动流转人工客服进行后续的消费者安抚和解决。
第三,智能提供选购建议。AI通过对消费者对话关键词的抓取,能够智能在知识库中进行检索,并生成高转化率的回复话术,让新人客服也能迅速上手,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精准服务。
AI重构服务模式
客服职能有哪些调整?
AI的普及重构了服务模式,传统客服的职能因此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转型。
1. 岗位职能转型
首先,服务场景应用AI后,自动化替代了重复劳动。AI能够处理大部分的常见咨询,如物流查询、退换货申请等,释放客服人力,使客服聚焦在客诉调解等复杂问题的处理上。
其次,AI使客服的技能需求升级。客服需掌握AI工具的使用,如知识库训练、流程设计,由处理简单问答逐步转向“服务策略设计师”的角色。
2. 服务模式重构
AI所带来的服务链条延伸,使服务消除了时间与人力限制,能够为消费者7x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服务。例如,接入AI后,夜间消费者咨询可交由AI接管,降低第二天的咨询堆积压力。
其次,使消费者服务从被动应答转向主动干预,精准赋能消费者体验提升,强化消费者对品牌温度的感知。例如,你可以利用班牛犇犇Agent,通过识别售前咨询场景中的消费者对话,精准提炼产品卖点并进行智能商品对比,缩短消费者决策路径,大幅提升询单转化率。
但就像硬币总有另一面,AI目前的发展程度还不足以完全支撑对语境歧义、文化隐喻等理解,同时对于处理复杂情况处理经验不足,仍需要人工介入。这时候,就需要依靠服务人的丰富经验,将危机扭转为展现品牌温度的黄金时刻。
瑷尔博士的服务一号位陈梦叶老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正是由于这一点,我并没有过于担忧AI会取代人工客服。因为服务人本身就不是机器人,我们在服务行业的经验沉淀是AI达不到的。AI的应用是一个长期的、量级的投入,在这期间,服务人只需要把精力更多地放在AI工具的学习上即可。”
满小饱服务一号位Anna老师认为,正是由于与消费者的共情和情绪洞察是AI难以做到的,所以即使处在数智化浪潮下,客服仍然有不可替代性。
给AI当「金牌教练」?
这个岗位太适合服务人转行!
当DeepSeek霸榜热搜、各种大模型工具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身为客服的你是不是偶尔也会想:如果能善用AI,我的价值是不是不止于此呢?
其实,早在AI初出茅庐时,就已经有先知先觉的服务人完成了“华丽转身”——客服AI训练师。这一岗位听起来高大上,其实藏着服务人最熟悉的工作内容:
首先,客服AI训练师负责数据标注、匹配响应和模型优化相关工作,及时维护和更新企业知识库,帮助客服机器人理解不同类型的查询和响应,作出更优质的回答。
该岗位在招聘要求上通常需要1-2年的电商客服经验,并熟悉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规则,对消费者体验及满意度有高敏感度。说白了,就是用服务人最拿手的经验,给AI当“金牌教练”!
对于服务人而言,客服AI训练师除了能够充分应用在电商行业的经验积累,还可以解锁数据分析、业务流程优化等硬核技能;既是服务人的舒适区延展,又是突破职业天花板的黄金跳板。下次遇到棘手的客诉,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或许这个案例正是训练AI的绝佳素材呢?
写在最后
AI并非取代客服,而是将其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善用AI的品牌和商家更能够实现服务效率与体验的双重突破,平衡自动化与人性化,构建“AI打地基,人类建高楼”的服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