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户为中心"还是以"体验为中心"?
来源: 时间:2025-03-28
你的公司是“以客户为中心”还是“以体验为中心”?乍看起来这两者似乎差别很细微,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场景:
"以体验为中心"的概念诞生于1990年以后,最先源于设计界的Don Norman(《设计心理学》,后来经由约瑟夫·派恩《体验经济》、哈雷曼宁《体验为王》和伯德·施密特(《体验式营销》)等人拓展至管理、商业界。随着苹果、星巴克等公司通过塑造有品牌独特性的体验而在行业中胜出,企业开始纷纷效仿,从被动响应客户需求的模式,转换为提前设计和自己品牌相符的体验旅程。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张表来对比两种组织逻辑的主要差异:
当我们在商业中心区逛街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奢侈品店门口排着很长的队伍在等候进店。这一限制人流的方法,对于门口的客户肯定是不友好的,门内门外的都是客户,如果真的是以客户为中心,门店应该像其他店铺一样敞开,避免客户在外等待排队造成不良的体验。
现代企业诞生之初并不关注客户,例如现代企业的代表之一福特汽车在20世纪初的主导思维是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不是专注于个性化客户体验。福特的T型车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任何颜色都可以,只要是黑色”,这种极端标准化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忽视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以客户为中心“这一口号发轫于德鲁克在20世纪中期的一系列著作,他在《管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1954)一书中提出:“企业的唯一真正目标是创造和留住客户”。这一观点后来在学界获得发展,也在许多企业的运营中得以验证。在这一影响下,企业开始关注客户对自身品牌和产品的意见。
"以体验为中心"的概念诞生于1990年以后,最先源于设计界的Don Norman(《设计心理学》,后来经由约瑟夫·派恩《体验经济》、哈雷曼宁《体验为王》和伯德·施密特(《体验式营销》)等人拓展至管理、商业界。随着苹果、星巴克等公司通过塑造有品牌独特性的体验而在行业中胜出,企业开始纷纷效仿,从被动响应客户需求的模式,转换为提前设计和自己品牌相符的体验旅程。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张表来对比两种组织逻辑的主要差异:
可以看出,以体验为中心的组织知道自己想要给客户提供的体验,也知道客户是如何感知其产品服务和品牌的。这种组织会更努力地尝试实现其定义的体验,因为团队中每个人都知道要实现的体验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它们提供的产品服务明显优于其他竞争对手,并且能够提供符合组织基因的体验,其他人难以复制。这种组织能够更快前行,因为它们具备一种天生的能力,可以适应外部文化变化、任何技术变革或市场变革,即组织内部能够灵活地通力协作。因为拥有共同的愿景、明确组织意义的凝聚力,以及一个清晰的努力方向,这种组织也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