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服务主动权,不被客户牵着走?
来源: 时间:2024-08-09
大多数客服人员能够熟练应对常规的客户来电,但某些来电却因其强烈的情绪波动而显得格外棘手,这些通常涉及情绪化的投诉。

情绪张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暴躁型客户:他们可能会情绪激动,声音尖锐,甚至出现辱骂行为。尽管你试图引导他们回到问题本身,但他们的情绪仍可能不时失控。
唠叨型客户:他们可能会不断重复自己的遭遇,言辞冗长且重复,难以聚焦于问题的核心。尽管你有引领依然不为所动重复唠叨。
理智型客户:他们通常逻辑清晰,会坚定地要求得到合理的解释或解决方案,强调自己的立场和所遭受的不公。快速的语言、尖刻的提问、咄咄逼人地要答案让你焦头烂额。
狡黠型客户:他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损失来施压,试图获取额外的补偿或利益,有时甚至提出过分的要求。常常360度逼问你立即给出利益答案,纠缠不停。

有效投诉,指的是客户提出的问题确实与我们公司有关,无论是哪个环节的失误,都已经给客户造成了不便或损失。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需要采取更为细致和专业的处理方式,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所以,当面临这样的复杂性来电时,很多客服人员,尤其刚刚跨入客服行业,或没有太多服务技巧单凭本能、一腔热情服务的客服人来说,是很困难的“至暗时刻”。

在当客户说:“叫你领导来接电话!”一文中,我有提到过攻击性,以及面对攻击时我们可能有的反应。

这些反应在本场景中同样存在。客户的情绪张力过大,客服人员无法合理承接、处理时,也会本能不自觉的将客户视为外来攻击,从而引发战逃僵应对模式,理智服务飞到外太空,仅本能服务于客户。

怎么办呢?我结合一个企业现场展示的案例(案例内容保护企业隐私做了变动)来具体看一下不同的服务带来的启发。

案例:
客户来电反馈企业产品未能正常进场,原因是客户单位特殊需要工作人员提供身份证件,但运送产品的人员及进场人员均未携带证件,且该问题出现过多次。客户联系区域经理,区域经理态度恶劣,要客户自行与到场工作人员协调,且与客户发生激烈言语冲突。客户对区域经理的态度很不满。以此联系客服投诉,要求换掉该区域经理。

这个场景困难吗?客户带来了几个问题?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听到客户的描述你内心中大概有几个方案浮现?

不同的客服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结合现场看到以及我在培训带教中经常遇到的,我们借此案例来谈谈服务中的问题及该如何改善优化。

1. 无法承接客户情绪

大家看到的是文字描述的案例,但实际工作中客户是有极大的情绪张力的,就如同上文中提到的不同类型的客户带来的不同情绪表现。

有的客服僵住了,给不了客户任何回应,沉默、无反馈、试图回到问题上屡次被客户打断失败,甚至激化客户情绪;
有的客服干巴巴地安抚,“我理解您的心情”“很抱歉”,犹如石投大海,客户依然我行我素;
有的客服听着听着自己被客户情绪“感染”,也激动起来,和客户开始对峙,“我要解决问题啊,您给我机会了吗?”“您能听我说吗?听我的!”,甚至出现服务禁忌言语。

经验丰富的客服人会如何做呢?

有的客服人情绪真的很稳定,客户情绪如大风如暴雨,他依然能稳住内核如清风轻抚地回应客户,

“您先别着急,慢慢说,我来给您处理”
“您放心,我司的服务宗旨就是XX,我也会竭尽全力为您解决的”
“确实,如果我听到这样的话也会很生气”
“嗯……嗯……是的……好……”(不断有表示倾听且愿意倾听地回应给客户)
用这样的情绪安抚、看到、同理,让客户的情绪流过去,回到理智层面来解决问题。

有的客服人则会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始终明晰客户的来电需求,急客户之所急。

“嗯,这确实有些令人生气,您先别急,我先来处理进场的问题,避免耽误您的工作”
“如果是我司工作人员的问题让您不愉快了,真的很抱歉。看时间要不我先处理进场的问题,其他的咱们待会再来具体看?”

处在情绪高压下的客户往往也会忘记了自己的目的,无论情绪处理得如何,如果事情没有妥善解决,也许事后又引发了情绪的再次爆发。

所以我们先“试探”拉一拉客户,如果能回到事情解决上,对于客户来说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问题处理完毕,情绪大概率也消解很多了,你再处理那些“冰面”上的问题“易如反掌”。

2. 做服务不是做法官

提供优质服务,关键在于理解并响应客户的感受,而非即刻扮演裁判角色去评判是非曲直。当客户反映其他员工态度不佳时,部分客服人员因内心预设的不信任,可能会采取一系列不当的应对措施:

他们或许会要求客户详尽复述事件经过,字里行间透露出质疑:“您能具体描述一下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对方的原话吗?”这样的询问方式无形中加深了客户的不被信任感。
又或者,他们试图通过转移话题来规避问题核心:“我们大部分员工都是非常专业的,不如我们先看看您的其他疑问?”这种逃避策略只会让客户感到被忽视。
更有甚者,会盲目辩解,忽视客户的直接感受:“我们的员工都经过严格培训,此类服务问题几乎不可能发生。”此类无差别的解释,只会加剧客户的不被尊重感和委屈。

而优秀的客服人员则深谙此道

他们首先承认并理解客户的感受,即便在事实尚未完全清晰之前:“非常抱歉,因为我们的工作人员态度问题给您带来了不便,这是我们需要立即改进的地方。”

他们会主动承担责任,表达真诚的歉意:“让您遭遇这样的服务体验,确实是我们的失误。”

同时,他们会展现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透明度:“请您放心,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会立即进行内部调查并妥善处理。您的反馈是我们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动力。”

即使面对可能夸大其词的投诉,优秀的客服人员也会先接纳客户的当前情绪,聚焦于解决客户的问题,随后再内部核实并优化服务流程。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客户的负面情绪,还能增强客户对品牌的信任与忠诚度。

3. 无法理清主次与兼顾

面对客户情绪的汹涌来袭,许多客服人员往往不自觉地陷入被动,仿佛被客户的情感浪潮席卷,仅凭直觉回应,恨不得倾尽所有以表诚意,“您瞧,这是我能竭尽所能为您做到的极限!”然而,这样的付出是否能触动客户的心弦,却未必如预期。

正如案例中所示,客服人员有时就像一叶扁舟,在客户情绪的惊涛骇浪中随波逐流,感受着迷茫与不适,却无力扭转局势。

那么,如何乘风破浪、稳舵前行呢?

首要之务,是提升自我视野,从更高的层次审视问题。不仅要关注客户的即时情绪,更要深究其背后的根本诉求——比如,是否因货品进场受阻而焦虑。明确核心问题,方能有的放矢。

其次,把握时机,巧妙引导客户。一旦洞悉问题的关键与层次,便可在安抚情绪的同时,逐步将焦点拉回到问题解决上。通过一次或多次的温和试探,让客户自然而然地跟随你的节奏,回到解决问题的正轨上。

再者,在沟通过程中,采用客户视角的语言至关重要。“我们先集中精力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确保不影响您的正常运作。”或是“为避免给您带来不便,我会优先处理进场事宜。”

当客户主动提及个人困扰,如“这耽误了我的工作”或“领导会责备我”时,更应迅速接茬,表达同理心并立即提出解决方案,“我完全理解您的难处,为减轻您的负担,我们可以这样操作……”

最后,客户服务与沟通绝非简单的问答游戏,也不是一方不断挑刺、另一方疲于奔命的对抗。它更像是一场优雅的华尔兹,双方需保持适当的距离与节奏,相互预见、适应与调整。作为客服人员,应努力成为这场舞蹈中的引领者,以智慧和技巧带动整个对话的流畅与和谐。

4. 单一且局限的解决方案

面对客户情绪的起伏与问题解决的困境,不少客服人员虽能成功安抚客户情绪,却在后续方案提议上遭遇瓶颈,导致前功尽弃,双方再次陷入僵局。

这种“情绪平复—方案受阻—情绪复发”的循环,不仅耗费客服大量心力,也损害了客户体验。

以上述场景为例,无证件进场人员面对严格规定时,难道只能束手无策、原地等待或折返取证?显然,答案远不止这些。远程验证、同事代送、利用历史记录快速处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才是打破僵局的钥匙。

然而,现实中许多客服人员往往受限于单一思维,未能灵活应变,最终导致与客户陷入僵持,情绪升级,服务体验大打折扣。

因此,我始终强调,客服人员应至少掌握三种解决方案以应对不同情况。

这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对问题场景进行深入剖析,预设多种应对策略。对于仅有单一方案的问题点,客服团队应积极组织头脑风暴、召开会议讨论、分享成功经验,不断拓宽思路,丰富解决方案库,并通过全员培训确保每位客服都能熟练掌握。

在提供解决方案时,还需兼顾多重维度:

首先,始终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减少客户的奔波、联系次数及潜在损失;

其次,合理考量企业成本效益,寻求双赢之道。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对客户期望值的科学管理。通过有效沟通,合理设定并调整客户预期,有助于减少因期望落差而产生的不满情绪,为服务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手握多元方案,灵活应对挑战,是每一位客服人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5. 忽视客户需求/期望值管理

为何我要强调这一点?原因在于,众多企业在追求“无底线”满足客户的过程中,不经意间使服务范畴日益狭隘,操作难度骤增,甚至无意中培育出了一批对服务要求极为苛刻的“挑剔型客户”。

针对客户需求或期望,我们应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从合情、合理、合法的多维度进行审视,并据此实施科学的管理与控制策略,以确保服务的有效供给与可持续发展。

以本文中的案例为例,当客户提出开除区域经理的极端要求时,我们应如何应对?许多客服人员可能出于惯性,急于附和或寻找内部解决方案,如调整绩效、岗位调动或人员替换等,却往往忽略了这些措施可能超出个人权限范围且效果难料。更重要的是,频繁因投诉而更换人员不仅不现实,也非长久之计。

服务,同样需要一定的容错空间与灵活性。面对失误或不足,通过诚恳的解释、及时的道歉以及明确的服务改进承诺,往往能更有效地弥补过错,重建客户信任。

从心理学层面解析,无条件的应允反而可能加剧客户的不安情绪。如同孩童探索世界的边界,客户也会通过不断试探来界定服务的极限。这种探索过程中,可能会伴随一系列试探性或挑战性的行为。

因此,明确并坚守服务的底线与边界,对于维护双方关系的稳定至关重要。适时地坚持原则,向客户展示清晰的服务界限,不仅能够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还能给予客户一种可信赖的安全感。

鉴于该话题的广泛性与深度,本文仅作简要探讨,后续将逐一展开,深入剖析,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深入的见解。

6. 客服无“敏感之弦”

作为客服人员,拥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与一张善于赞美的嘴同样重要。

“您是我们倍加珍视的星级贵宾。”
“能拥有您这样忠诚的老客户,实乃我们的荣幸之至。”
“衷心感激您的理解与包容,您是我们最宝贵的沟通桥梁。”

这些温馨的话语,虽非解决问题的关键,却如同春日暖阳,为服务过程增添一抹亮色,每位客服都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尤其在实际工作中,当客户不经意间流露出“我是这里的常客……”“我们合作已久……”或是对未来合作表达关切时,客服人员应敏锐捕捉这些信号,不仅限于问题解决的框架内,更应通过多样化的赞美方式,展现企业对客户的深切尊重、重视与信任。这一过程,不仅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为客户情绪提供一个温馨的释放口。

在当前客服角色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客户往往通过客服的表现来评判企业的服务质量、初心与实力。因此,客服人员不仅是企业的形象代言人,更是企业的守护者,需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与责任感。

同时,面对客户的质疑或提及“升级投诉”“消协介入”“媒体曝光”等敏感话题时,客服人员更应具备前瞻意识,及时向上级反馈,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避免因个人疏忽而引发事态扩大,使企业陷入不必要的被动境地。

总之,客服人员应以敏锐的洞察力、真诚的赞美与积极的应对态度,为企业赢得客户的信赖与尊重。

通过精准把握上述六个核心层面,我们能够将客户服务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引领,明确工作重点与次序,有效承接并引导客户情绪,同时高效聚焦于问题的实质解决。

这一转变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被客户情绪左右”“跟着客户走”的困境,减轻客服人员因长期被动应对而产生的身心压力,还能确保工作量与绩效考核指标得以合理控制,进而促进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

最终,这种主动服务模式将显著增强客户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为企业赢得更多正面口碑与长期客户价值。客服人员也将因此获得更高的工作成就感与满意度,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服务品质与客户关系的持续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