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服务危机管理:客户服务中的情绪大爆发,没有胜利者。
来源: 时间:2024-07-11

前段时间上海两家Manner咖啡店的服务危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表面看是因为客户等待太久,催单时与服务人员发生争执、口角,上升至泼咖啡粉、肢体打斗。

往下深究,压缩成本导致门店服务人员少、工作量大、客户不耐烦/激怒等众多因素共同促成了服务危机的产生。

图片

结果是服务人员被辞退、企业与客户和解、企业危机公关道歉等。

而由此事件联想到客服企业中,这样的场景也是屡见不鲜。

  1. 某客服中心,平时默默无闻的一个“老实员工”,突然和客户线上对决,唇枪舌战,结束后摔了话机走人。
  2. 某客服中心,客户感觉客服人员服务不好,怒斥“你什么态度啊?”,客服说“x百块的态度啊。”
  3. 客服中心,服务到一半的客服人员突然失声痛哭,客户反过来安慰,“我没说什么呀,也不是怪你……”


以上均为笔者经历或带教中处理过的真实案例。

从服务角度看,这些客服人员真的挺不应该的,丝毫无客户至上、服务为先的理念。而我们稍微再靠近一点看:

  • 1中的客服人员一直是以服务好、脾气好著称,但班组长认为还不行、业务太差给他安排了很多业余学习、夜班。
  • 2中的客服对当时公司的奖金很不满意,实际上所有人都不满意。
  • 3中的客服班前会被班组长批评了近期数据不好,家中也发生了系列事情。


有了这部分内容的补充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似乎也不全是客服人员的问题。

  • 有管理的原因,一刀切,方式粗暴,未关注员工情绪、需求,没有靠近员工;
  • 有机制的原因,薪酬制度、排班管理、服务异常监控;
  • 有员工个人的原因,自我情绪管理待调整。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所以,每一件爆发的服务危机背后,必然有更多服务磨擦、客服人员情绪失控的表现,只是客服系统机制未及时筛查提醒预警、管理者也没有敏锐的觉察、干预管理。

如何防范员工的服务危机事件呢?

如何在服务危机发生后有效处理、提升客户满意度、维护企业美誉度呢?

如何持续提高客服人员的服务意识,保持良好服务态度呢?

服务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迫在眉睫。

以下内容重点深析、探讨由服务人员引发的服务危机管理。


在投诉处理中,我们经常说得“前防、中控、后补”,在客服人员的服务危机事件全过程处理中亦然。即,我们将服务危机事件分为三个阶段:

▨ 前防:事件发生前的正常工作阶段▨ 中控:事件发生时的当下▨ 后补:事件发生后


具体看看各阶段可以怎么做。


、前防:科学心理管理防患于未然


各客服中心普遍对员工的心态和服务意识给予高度重视,为确保员工能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中心会精心组织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从新员工入职伊始到日常团队管理过程中,持续强调服务态度的重要性。

然而,服务态度的好坏并非一眼就能看出,它往往隐藏在日常的互动和沟通之中。因此,团队管理人员需要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从不同角度敏锐地察觉员工态度的微妙变化,确保服务质量始终保持在高位水平。

1. 人员观察+数据趋势


作为一个团队长,无论是每天的班前会,还是现场巡视、就餐休息中,都要有“观察”之眼。基于对每位员工了解的基础上,看他们当天的说话用语、态度表情、动作行为有没有变化。

通常情绪发生变化的人要么是情绪往上,比较焦躁,说话声音加大、语速加快,肢体动作幅度变大,表情夸张;要么情绪往下,外在的系列表现变得慢、缓、静。

当发现员工有这样的变化,且持续一周或更久,团队管理人员就要及时介入,谈谈心、聊聊天,关注员工发生了什么,给予合理的帮助。

如果团队长本身不擅长观察或是对此方法不太习惯,可以从员工工作入手——每天的数据完成情况观察。查看员工的各项数据趋势,这也是团队长每天应该要做的事情。话务量、满意度、通话均长、小休时长等等,同样在了解员工平均状态的情况下,看个体的趋势、与整体水平进行比较,如有持续下滑,3天、5天,也要及时沟通干预。

这两个动作看着很简单,但难在重复、坚持做。所以,团队长如果前期没有做到,可以通过“日复盘”的形式将这两个动作固化成管理习惯,这也会对团队长的基础管理能力提升非常有帮助。


2. 智能化支持


这需要客服中心有智能数字化的投入,目前很多客服中心的数字智能化重点在分流人工服务、业务质量监测中。服务质量的全过程监督当然是必要且重要,可在目前侧重事后的基础上,更应关注事前、事中的捕捉与监控,实际部分智能产品已经能实现对员工心态/情绪的实时监测、输出。包括对员工日工作数据的分析提醒、语音语气语速的变化提醒、服务用语说话的风险提醒等。

当然,按照服务中“智能为简——简单服务提供,人工为复——复杂服务人工提供”的策略模式,对于智能筛查出的人员问题,也需要管理人员及时评估、介入,对其进行暖心关怀,情绪疏导,化解压力,重新赋予服务能量。


3. 科学心理测评


作为密集型工作行业,各大客服中心一般会有员工体检的福利,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而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很多企业有一种想做但无从下手的感觉。很多会外请一些老师、机构做情绪舒压的课程、团队活动,但并不知道效果如何。

实际上心理健康是可以被测评的,且费用不高,大概不足体检费用的十分之一。测评的方式可以是通用的抑郁、焦虑量表测试;也可以是定制化的如员工幸福度、企业归属感、忠诚度等混合量表。

测评的优势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 以企业关怀形式让员工感知被关心/被重视,企业人文体现
  • 释放员工压力,大部分员工看到测评结果将释放心理情绪压力——原来我还好、没有达到焦虑/抑郁水平,且能学习到针对性的改善方法
  • 再一方面协助企业筛查出心理需关注人员,运用心理帮扶技术及时干预,避免引发服务危机或人员管理危机。

图片

某客服员工心理测评结果(截取)

通过笔者参与过的客服企业心理项目来看,客服中心严重心理健康的比率大概是1%左右,通过心理支持(就医/心理咨询等)可以帮助其稳定在工作状态;需关注心理健康的比例在5%左右,通过科学心理支持(心理团体/咨询等)可以明显改善其压力状态,提升心理能量。

心理测评可以定期如跟随体检按照年度进行,或对关注人群进行周期性测评跟踪。


4. 机制建立与引导


客服中心在制定月度及年度绩效考核时,应重点关注与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占比,包括但不限于客户满意度和服务质量考评。

同时,为了确保服务手册及流程的高效执行,应明确阐述对服务危机事件的处理流程,包括不同级别和程度危机的应急启动机制,以及相应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为了树立榜样,客服中心可对表现卓越的客服人员进行表彰,并将他们的优秀事迹作为标杆进行展示,发挥其在团队中的引领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全体员工追求积极心态、提升服务质量的热情,共同迈向更高层次的服务提供标准。

通过实施“前防”的精准策略,我们不仅能有效预防服务风险,防患于未然,还能精心塑造一种既和谐又松弛且高效的团队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客服人员的积极性和能量得到显著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也随之增强。这不仅促进了客户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还使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美誉度同步上升,形成了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中控:及时干预处理化解不满意



如若服务危机已经发生,管理者又该如何做呢?尝试问自己两个问题:


1. 谁是服务危机事件的“吹哨人”


团队内发生了服务危机事件,作为管理者你是如何知晓的?

  • 是你现场观察到的?是当事人告诉你?团队内人员汇报?旁边的同事提醒?
  • 还是过了半小时、第二天、甚至投诉发生后你才知晓?
  • 或者是先进的智能系统及时提醒了你?


关注这一点,可以反映出整个客服的智能化水平、管理机制、团队现场应变能力等。团队长可以根据这几个不同的知晓渠道,审视所在客服、自己团队的管理情况。客服如果有智能系统提醒当然更好,如果现阶段暂时没有,就需要去优化改善这些部分。

团队内的互通机制。谁是最靠近员工的人?其实是员工。团队长毕竟只是一个人,再关注团队/现场,能力与覆盖幅度也有限。所以需要不断向内部传达观念——旁边的小伙伴出现了情绪波动、甚至服务危机事件,一定要第一时间上报给团队长。

员工的自我意识。管理带教员工有时就像养孩子一样,有机制也要有信任,更要有“容错空间”,团队长需要传达的一个信念——如果真的犯错了,不要害怕不要遮掩不要忽略,告诉我,我是帮助你的、我更有能力协助你解决这个错误。当然,让员工敢于向你开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团队氛围打造中磨炼出信任感。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

如果员工因为情绪无法自控踩了红线,你即刻介入联系客户致歉歉并处理问题,肯定比过了半小时再联系客户,或者等客户又打来电话投诉的效果、挽回几率要好很多。


2. 我有按照危机机制进行吗?


这个问题是基于客服中心有一套完备的服务危机干预流程。

那么,不管什么方式,当团队长知道这个危机事件的发生后,是如何做的呢?有没有即刻让涉事员工停下工作?有没有及时联系客户或确认解决方案?

让员工暂停工作,比如暂时离开机台、现场;比如评估是否不再适合接触客户等。一方面是让员工能松弛下来,另一方面也是不要让更多“潜在受害”客户及服务的产生

及时联系客户处理,当然是为了避免服务危机的负面影响扩大,对企业服务、品牌形象造成影响。尤其现在的自媒体发达,客户分分钟录音、视频、文字截取发布,对企业的危机公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团队长更应摒弃畏难情绪,面对危机,要深知其一体两面之特性。在应对过程中,不仅要展现你的灵活应变能力,更要凸显你的卓越服务策略和管理能力。每一次的危机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抓住它,让你的团队在挑战中更加团结,能力更上一层楼。

中控的原则是,首先迅速联系客户妥善安抚,妥帖处理,争取客户的谅解与满意。通过高效的沟通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此引发的企业形象损害,维护企业的良好声誉。


、后补:持续优化及组织改善


服务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不代表结束,而是新一轮循环的起点。

1. 聚焦团队重塑服务氛围


除了关注服务危机事件人员,还需要关注整个团队人员。事件造成的影响也会给团队带来“创伤”,比如团队成员可能感同身受:客户不友好、指标压力大、反而羡慕他勇敢表达情绪等等,继而产生连锁反应:团队士气低迷,整体效率与质量下滑、小危机接连发生等等。

所以团队长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团队提振士气,包括但不限于:复盘危机事件、开展心理辅导疏导员工情绪、组织团建增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清空压力,轻装再上阵。

2. 收集反馈推动组织改善


尽管服务危机事件通常源于情绪的爆发,但单纯归咎于员工个体显然过于片面和粗暴。特别是投诉处理中引发的服务危机,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因素。

作为团队长,我们需要细致地剖析,这些因素可能涉及服务、流程、机制、产品/业务以及部门之间的沟通等多个层面。我们必须以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将这些发现如实地呈现给管理层。

对于许多基层团队长而言,组织改善可能显得遥不可及,因为他们的视野往往局限于客服内部或部门内部的行动。加之许多企业将客服置于中后端,仅将其视为成本中心,导致客服团队的声音往往被忽视或弱化。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客户体验成为竞争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倾听并重视客服中心的声音。

即使从团队长的视角难以预见长远的未来变化,但我们仍可以从当下做起。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持续向上级反馈,当这些声音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必将推动组织的整体改善。

而这一变革的果实,最终将惠及整个客服中心、团队及其员工。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任何服务危机事件的爆发,都是一场没有赢家的较量。

对于个人而言,它可能意味着绩效考核的下滑、薪资的减少、岗位的调整,甚至失业的风险;

对于客户而言,他们无辜地承受着“服务暴力”的打击,影响着他们的体验和信任;

对于管理者来说,服务危机不仅带来了管理上的风险,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去处理,甚至可能面临连带责任的考核;

而对于企业而言,这更是管理失职的直观体现,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长期利益。

因此,我期望通过这篇文章,为客服人员、团队管理者以及企业高层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视角。我们应当以预防为主,强化前置的风险防范措施;在危机发生时,快速、有效地进行控制和应对;并在事后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补充,从而不断遏制、改善并最终避免服务危机事件的发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可信赖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