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策”照护,贴心代办代购,24小时热线缓解焦虑,温馨服务让老人吃下“定心丸”
来源: 时间:2022-12-09

老年人的抵抗力相对脆弱,且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因此一直是疫情防控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次建议老人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不串门、不聚会,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与外人接触。北京市卫健委也提醒,家人应多关注家中老人的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日常生活情况。

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如何做好老人的服务保障工作,是新形势下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有的养老院实行“一老一策”,对院内的老人进行有针对性地人文关怀,排解其焦虑情绪;有的养老服务驿站采取无接触送餐,或者帮助老人代办代购,为居家老人解决日常生活难题;有的街道通过养老服务热线,随时响应老人的各种需求……特殊时期的这些贴心服务,让老人心里更加踏实从容。

“一老一策”关怀照护

从11月初实行养老机构疫情防控一级响应以来,海淀区和熹会老年公寓已经封闭管理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护工们成了老人身边最亲近的人。

这个老年公寓中总共有20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87岁,高龄且伴有不同类型的基础性疾病,对疫情期间的养老照护工作是一个挑战。除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关注不同老人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疏解他们的焦虑情绪也是护工们工作的重点。“我们为全院老人建立了信息台账,特别详列了在院老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疾病史、用药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生活习惯以及家属联系方式等,便于‘一老一策’关怀照护。”和熹会老年公寓院长朱世伟说。

一位老人向朱世伟反映,自己的老伴儿一直卧病在床,也见不到子女,说着说着情绪就激动了起来。朱世伟意识到,最近院里存在类似焦虑心理的老人不少,他们需要找人倾诉。为此,他一方面安排专门的护工劝慰开导老人,另一方面在养老院内设置了“暖心小屋”,把存在同样情况的几名老人组织在一起,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让老人互相倾诉、吐露心声,并且交流排解坏情绪的经验。很快,“暖心小屋”里就充满了欢声笑语,困扰老人的焦虑感也逐渐消失了。

12月7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30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进入养老机构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措施。为此,养老院立即对可能即将开放的家属探视制定预案。届时,除了会严格查验前来探视的家属的核酸检测结果,养老院还专门在大厅划出一片指定区域,用于家属和老人会面。“为了尽可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老人的身体健康,家属暂不能进入老人的生活区,其他老人在此期间也不会进入这片指定区域。”朱世伟说,如果申请探视的家属较多,他们会推出错时预约机制,避免聚集。

朱世伟表示,即便可以开放家属探视,作为易感群体的老人,在养老院生活居住的时间更长,与工作人员接触的更多,院内的疫情防控仍然不容松懈。养老院会继续实行“一老一策”,更有针对性地照顾和关怀老人。

无接触配送“不打烊”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通州区肖庄社区诚和敬养老服务驿站按照要求,暂停各种线下活动。可工作人员并没有因此闲下来,给周边22位老人定时送餐,成了驿站目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肖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工作人员给老人送餐。

据驿站负责人陈耀介绍,送餐对象大多是高龄老人,有的行动不便,有的子女不在身边,疫情期间买菜、做饭对他们来说着实不便,因为驿站可以提供送餐服务,他们都愿意从这里订餐。陈耀说,为了更好地进行营养搭配,驿站给老人每天准备两荤两素的菜品,确保每天不重样,还有米饭和面食两种主食供老人选择。此外,每周还会更新一次菜谱,基本上每周的菜品都不一样。

虽然要送的餐数量并不多,可是这22位老人的家庭住址分别位于驿站附近的3个村子,有一定距离,加上天气寒冷,怎么让老人第一时间吃上热乎儿饭,工作人员想了不少办法。陈耀说,为了尽可能快速、高效,驿站将工作人员分为三组,分别负责3个村子的送餐,在拿到餐后,工作人员立即化身“外卖小哥”,骑上电动车,马不停蹄赶往老人家中。因为担心冬天温度低,饭菜凉得快,每份饭菜都配备有专门的保温箱,里面还有厚厚的一层隔热保温材料。为了确保安全,工作人员在将饭菜送到各家老人指定的位置后,还会再消一遍毒,并且尽可能采取无接触配送。

最近这轮疫情期间,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微生活养老服务驿站的工作人员也格外忙碌。驿站负责人邹宇告诉记者,很多老人都会打来电话,寻求帮忙代办代购,“有困难找驿站”已经成为老人们的共识。

微生活养老服务驿站的工作人员帮助老人给煤气罐充气。

邹宇说,受疫情影响,辖区里的很多老人外出不便,特别是一些独居老人日常购买生活必需品都成了问题。“家里的米面没了,你们能不能帮忙买一下?”“我实在是不方便去菜市场买菜,你们是否方便帮我跑个腿?”……每当收到这样的求助信息,驿站的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做好防护,根据老人的需求,前往老人心仪的超市或者菜市场,代购老人所需的蔬菜或者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再送到老人家门口,在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由老人取走。

“有一次,一位老人说家里的煤气罐该换气了,可是他自己处理不了,于是我们赶紧前往老人家里。由于没有电梯,我们就把煤气罐从六楼抬到一楼,充完气之后,再扛回老人家。”邹宇说,还有一次,有位老人向他们求助,说老伴儿需要紧急前往医院就医,但是下不了楼,工作人员做好防护措施,立即前往老人小区,小心翼翼将老人抬下来,确保顺利送医。

耐心动员老人接种

北京市卫健委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尽快完成加强免疫。在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动员符合条件的老人接种疫苗是驿站关注的一个重点。

“平时我们和辖区内的老人接触多,比较熟悉,他们对我们也比较信赖,在动员老人接种疫苗方面,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邹宇说,在对老人定期电话巡访时,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后,工作人员都会主动询问老人是否接种了新冠疫苗。

“有的老人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但是此前他们认为,自己大多数时间都在家待着,一般也不去什么公共场所,而且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怕有不良反应,所以一直没有接种。”邹宇说,这时候工作人员会耐心地和老人讲解接种疫苗的好处,还会通过老人的子女做工作,一起动员老人接种。“我们经常和老人说,即使外出的频率不高,但是居家养老少不了一些上门服务的项目,总是要与外界接触的。说到底疫苗对老年人都是一种保护,是有益的。”

在老人同意接种疫苗之后,驿站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与社区对接,将老人的意愿转告社区,再由社区联系就近的疫苗接种点,并且选择合适的时间,安排老人接种疫苗。据邹宇介绍,在他们的动员下,最近这段时间,已经先后有90多位老人完成了疫苗接种。

服务热线随时响应

大兴区清源街道有一部24小时的养老服务热线,得益于平时的宣传到位,辖区里的老人无论遇到大小事儿,总喜欢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进行咨询。尤其是最近这轮疫情期间,老人减少了外出,居家生活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扰,这部热线也比以往更加忙碌。

清源街道智慧化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助老人买药。


“很多打来电话的都是独居老人,因为长时间待在家里,有的老人比较焦虑。”清源街道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石萍有时能明显感觉到电话那端的老人有些抑郁,精神状况不是特别好,身边又没有子女陪伴,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助感。这时候,她就会特意陪着老人多聊聊,尽可能地去缓解老人的紧张情绪,“其实归根到底,老人就是想有人能陪着他们多说说话。往往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精神状态明显变得放松了。”

除了“话疗”,对于老人疫情期间通过服务热线的求助,街道也及时响应。家住枣园社区的胡先生曾经来电表示,老伴儿准备住院,需要48小时的核酸阴性证明,但老人腿脚不方便,询问街道工作人员能否帮助把老人送到核酸检测点。在了解到老人没有轮椅后,工作人员按照约定的时间,做好防护、带上备用的轮椅前往老人家中,推着老人去检测点检测。在老人前往医院时,工作人员还帮着联系专人陪同就医。

前几天,丽园南区的齐女士打来电话,反映家里的常备用药没有了,自己因腿脚不方便无法下楼,家人又不在身边无法帮其开药,因此联系街道寻求帮助。接到老人的电话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响应,按照老人要求到社区卫生站购药,再由工作人员配送,把开好的药挂在老人门上,无接触服务。

“我们前段时间还给辖区内的一些老人安装了一键通电话,设置了两个紧急联系电话,一个是他们子女的号码,另一个就是我们的这部养老服务热线,老人有突发情况,我们随时响应。”石萍说,他们对登记在册的老人电话进行了数据化处理,如果遇到老人紧急求助,却说不清楚自己的信息及家庭住址的,只要通过查询打过来的电话号码,系统就会快速检索出老人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处理突发情况,避免发生意外。

记者手记

保护好老人不仅是家人的责任

12月7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30场新闻发布会再次提醒,要照顾好家中老人、有基础病的人员。

特殊时期,保护和照顾好老人,不仅仅是家人的责任。经过几轮疫情的考验,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为老服务工作者都能考虑到老人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人文关怀,让疫情下的老人能够感受到温暖,从而战胜孤独、无助和焦虑。

做好老人的服务保障工作,是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怎么照顾好这一特殊的脆弱群体,是当下以及未来考验家人、为老服务工作者,甚至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