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 时间:2022-03-21
在投诉管理中,大多数客服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在我看来似乎是手忙脚乱的“消防员”,因为一旦客户投诉没有及时处理好,就极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我认为投诉处理部门的人员不仅仅要有处理投诉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预防投诉发生的布控能力。思维永远要走在消费者的前端,而不是被动的“救火”。
近期很多同行的朋友们又开始慌了,因为每到3月份,大家都格外关注“3·15”的到来,甚至联同整个3月份的工作也会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曾经的我在面对这样的情形时,也觉得很无助,但作为一名客户服务行业资深从业者,我深知将这种被动转变为主动,才是我们处理客诉时应有的积极态度。
2019年,我从0到1开始搭建品牌电商部售后团队,用1年的时间搭建起了品牌电商平台售后体系,并不断完善所有渠道的售后服务流程。身为品牌客服团队负责人,我常开玩笑说我是夹心饼干中的“夹心”,内部要让老板满意,保障日常销售指标的达成,还要对客诉的发生保持随时的警惕性,不能损失公司利益、不能让政府部门关注、不能引发公关危机;外部要让消费者满意,要让他满意我们的服务、方案,还要让他能继续复购我们的产品,最好还能裂变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成为一枚优秀的“夹心饼干”就必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客诉处理办法,将危机化为转机,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我归纳了一套应对投诉的“5·3·3”管理办法,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01
“5”,即投诉管理团队搭建的“5大措施”
①完整的投诉流程闭环:将投诉事件按严重性和影响程度分级、处理人员权限按应诉能力分级、保持通畅的客户反馈渠道、注意处理客诉的时效、确保每单投诉都有明确的风险责任人、投诉处理工作的善后、内部案例复盘等等,从出现投诉到完结,让整个服务流程形成闭环。
②完善的客服团队架构:建立多层级的投诉处理人员架构,例如:普通客服-资深客服—客服组长—客服主管—客服经理—客服总监,对应到投诉处理工作中,不同级别的人员将发挥不同的作用。例如:按投诉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从低至高划分F级—A级,F级代表一般严重性和影响的投诉,由普通客服直接处理,给予其相应的职责权限;F级未解决的事件则上升至E级,由资深客服处理,E级资深客服搞不定的客诉问题将被升级到D级,由客服主管直接处理。由此类推,将最严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类投诉上升到A级管理人员即客服总监处(通常我们会直接上报给各部门负责人,如产品部和公关部),由各部门内拥有最大拍板权限的管理层集中讨论受理,并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应对客诉的压力逐级上报,恰恰相反,把客户问题扼杀在萌芽才是企业最应该防范管理的。
在给客服人员放权时,主要考虑两方面:
(1)是否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客户问题,避免客诉升级;
(2)权限下放,风险是否可控,是否会损失公司利益。若这两点能同时满足,那么被授权的客服人员在应对客诉时的处理方式将更加灵活,也有助于减少因投诉升级带来的后续影响。
③智能工具的引入:高危关键词布控,职业打假风险监控,后台风险订单抓取等。例如消费者在聊天记录中提及工商、投诉、3·15、举报、消协或产品质量敏感词汇等,均可借助智能工具进行前端布控,帮助管理者筛查出潜在的客诉问题,有效拦截引发大型投诉的风险。
④对客诉风险的应急预案:对常见投诉类共性问题总结应对技巧/话术,并进行案例复盘,制定升级投诉应对策略,提升对公关投诉事件的敏感度,做好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也要格外注意媒体方面带来的影响和政府同志的接待流程等等。
投诉敏感度可从三方面提升:
(1)对经典投诉案例的复盘,过往经验积累;
(2)对不同客诉背景的原因做分析,我方可以搜集的有利证据有哪些,这些证据是否能够支撑应对,还有哪些是可能不利于我方的证据以及后续可能的应对方案有哪些;
(3)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注意观察其情绪变化,将每一次客诉的服务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找出关键性转折点,并归类分析。
对风险评估的把控力度也有三方面经验分享给大家:
(1)对首次沟通中客户的态度及抛出的问题做详细拆解,如情绪激烈者升级投诉的风险会更大,这类客户需要格外注意制定服务措施;
(2)对客户背后真正诉求的挖掘,初步方案的试探、示弱,通过多个方面来评估升级风险的发生概率;
(3)通过数据、政策反馈等情况,多方监控消费者的动向,如果事态是静止状态,可考虑适当冷处理。
⑤品牌评价的维护:持续重视“客户之声”,正向反馈应思考如何放大品牌和产品的优势为销售助力,反向反馈应做到条条有回应,事事有动作,不断优化迭代,降低品牌负面评价。例如成立专项评价/口碑维护小组,有TP团队的,可形成三角架模式进行管理,从维护方向输出、专业话术审核,对改善性动作的执行效率及效果进行验证。如是否在8小时内维护完成,其他消费者看到负面评价时是否无质疑态度等,如仍存有质疑,可能是话术说服力不够,或者是维护不及时。正向反馈可将品牌影响力、品牌历史、产地优势、配方优势等纳入,塑造品牌专业性和文化底蕴,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遇到负面评价,建议安排专人与客户沟通,引导客户追回好评,对客户的购买评论做到条条有回应,让未成交的消费者更放心,降低负评对店铺的影响。
02
“3”,即基层客服团队不该有的“3种态度”
①不要价值判断:客户找的是问题解决办法,而不是来找麻烦,他是带着问题会被解决的期待而来。
②不要主观意识:客户不找问题≠没有投诉/投诉完结,可能是对客服/公司失去信任,也可能是上升到更高级别的投诉层面,还有可能是客户已经开始流失了。
③不要过分依赖上级:要成为解决问题的“最后一人”,要抱着让所有投诉在自己这个层面完结的态度,遇事先自己想解决办法,可以是请求同事的协助或上级的指点意见,但最终处理的责任人仍然是自己,努力做到获得客户的认可,让客户还能继续复购或转介绍。
03
“3”,即应对大型投诉时,管理者该思考的“3个方向”
①品牌自身的影响:生意层面、口碑层面、公关危机风险。利用公关手段防止不利于企业品牌的信息进一步扩散,如将正面的视频、内容贴等置顶等,控制舆情发酵速度,可每半小时统计一次转发/阅读量数据变化,并及时上报相关领导。
②消费者端的影响:网络舆论风向的不可控风险,可能会引发大批量客户投诉。对此,管理者需提前进行预案输出与客户端的话术输出,对沟通注意事项及投诉事件敏感点提前进行培训,同步至一线客服端,统一内部应对投诉的基本处理办法。
③整个行业的影响:例如当年的三鹿事件让整个奶制品行业都遭受到巨大冲击,除因产品质量问题让消费者产生信任危机以外,在其他情况下如果遇到媒体或公众平台的曝光时应该注意:
(1)是否会牵动大量消费者的质疑,为客服端接待量带来压力;
(2)是否对销售渠道的转化会带来影响;
(3)是否涉及到品牌口碑负面信息,导致消费者降低对品牌的信任度和粘度;
(4)是否存在被竞争品牌推波助澜加速舆论发酵的危机。
举个案例。2020年8月,我司接到一位女士的投诉,要求检测奶粉质量,此时工商局已经介入。我司与该女士沟通3轮无果,且本人态度很坚决,一周后她联系了记者将此事曝光,并表明宝宝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利用群众的从众心理放大事实,并拿出店铺的负面评价加大舆论走向,一时间,该新闻的浏览量超过5000+,该女士的诉求是:公开道歉和10倍赔偿。
我司给出的处理措施是:
1.考虑品牌层面:不建议予以赔偿(注意:在某些事件中,赔偿等于间接承认产品品质问题);
2.政府单位协助:争取双方一起去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处理(最好可以转回公司所在地的市监局);
3.表明负责的态度:主动提出带宝宝体检,同时送检同批次未拆封的产品出具合格检测报告;
4.有诚意的方案:约定见面沟通,通过关怀宝宝的角度,给予同品的补偿或者等值商超消费卡、宝宝衣服、儿童玩具等。
最终,该事件在我司工作人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沟通下,得到圆满化解,客户撤诉,并对我们的服务表示认可。
大型投诉处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
(1)出于关怀、歉意或为达成一致,使事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平息,可以给予客户一定关怀及相应补偿,但要注意区分“补偿”和“赔偿”的区别;
(2)必要时候可以借助国家政府的协助,在公司所属地的政府部门更好,因为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往返两地的交通成本,其次,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通常是企业的主管单位,对于企业或者产品都有一定的了解,能有效减少在专业性问题方面的交涉与沟通;
(3)哪怕产品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配合处理的态度和服务态度也要更好,避免消费者借题发挥;
(4)达成一致后,一定要有消费者的书面协议签字或录音凭证,避免消费者反水。
近期很多同行的朋友们又开始慌了,因为每到3月份,大家都格外关注“3·15”的到来,甚至联同整个3月份的工作也会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曾经的我在面对这样的情形时,也觉得很无助,但作为一名客户服务行业资深从业者,我深知将这种被动转变为主动,才是我们处理客诉时应有的积极态度。
2019年,我从0到1开始搭建品牌电商部售后团队,用1年的时间搭建起了品牌电商平台售后体系,并不断完善所有渠道的售后服务流程。身为品牌客服团队负责人,我常开玩笑说我是夹心饼干中的“夹心”,内部要让老板满意,保障日常销售指标的达成,还要对客诉的发生保持随时的警惕性,不能损失公司利益、不能让政府部门关注、不能引发公关危机;外部要让消费者满意,要让他满意我们的服务、方案,还要让他能继续复购我们的产品,最好还能裂变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成为一枚优秀的“夹心饼干”就必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客诉处理办法,将危机化为转机,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我归纳了一套应对投诉的“5·3·3”管理办法,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01
“5”,即投诉管理团队搭建的“5大措施”
①完整的投诉流程闭环:将投诉事件按严重性和影响程度分级、处理人员权限按应诉能力分级、保持通畅的客户反馈渠道、注意处理客诉的时效、确保每单投诉都有明确的风险责任人、投诉处理工作的善后、内部案例复盘等等,从出现投诉到完结,让整个服务流程形成闭环。
②完善的客服团队架构:建立多层级的投诉处理人员架构,例如:普通客服-资深客服—客服组长—客服主管—客服经理—客服总监,对应到投诉处理工作中,不同级别的人员将发挥不同的作用。例如:按投诉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从低至高划分F级—A级,F级代表一般严重性和影响的投诉,由普通客服直接处理,给予其相应的职责权限;F级未解决的事件则上升至E级,由资深客服处理,E级资深客服搞不定的客诉问题将被升级到D级,由客服主管直接处理。由此类推,将最严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类投诉上升到A级管理人员即客服总监处(通常我们会直接上报给各部门负责人,如产品部和公关部),由各部门内拥有最大拍板权限的管理层集中讨论受理,并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应对客诉的压力逐级上报,恰恰相反,把客户问题扼杀在萌芽才是企业最应该防范管理的。
在给客服人员放权时,主要考虑两方面:
(1)是否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客户问题,避免客诉升级;
(2)权限下放,风险是否可控,是否会损失公司利益。若这两点能同时满足,那么被授权的客服人员在应对客诉时的处理方式将更加灵活,也有助于减少因投诉升级带来的后续影响。
③智能工具的引入:高危关键词布控,职业打假风险监控,后台风险订单抓取等。例如消费者在聊天记录中提及工商、投诉、3·15、举报、消协或产品质量敏感词汇等,均可借助智能工具进行前端布控,帮助管理者筛查出潜在的客诉问题,有效拦截引发大型投诉的风险。
④对客诉风险的应急预案:对常见投诉类共性问题总结应对技巧/话术,并进行案例复盘,制定升级投诉应对策略,提升对公关投诉事件的敏感度,做好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也要格外注意媒体方面带来的影响和政府同志的接待流程等等。
投诉敏感度可从三方面提升:
(1)对经典投诉案例的复盘,过往经验积累;
(2)对不同客诉背景的原因做分析,我方可以搜集的有利证据有哪些,这些证据是否能够支撑应对,还有哪些是可能不利于我方的证据以及后续可能的应对方案有哪些;
(3)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注意观察其情绪变化,将每一次客诉的服务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找出关键性转折点,并归类分析。
对风险评估的把控力度也有三方面经验分享给大家:
(1)对首次沟通中客户的态度及抛出的问题做详细拆解,如情绪激烈者升级投诉的风险会更大,这类客户需要格外注意制定服务措施;
(2)对客户背后真正诉求的挖掘,初步方案的试探、示弱,通过多个方面来评估升级风险的发生概率;
(3)通过数据、政策反馈等情况,多方监控消费者的动向,如果事态是静止状态,可考虑适当冷处理。
⑤品牌评价的维护:持续重视“客户之声”,正向反馈应思考如何放大品牌和产品的优势为销售助力,反向反馈应做到条条有回应,事事有动作,不断优化迭代,降低品牌负面评价。例如成立专项评价/口碑维护小组,有TP团队的,可形成三角架模式进行管理,从维护方向输出、专业话术审核,对改善性动作的执行效率及效果进行验证。如是否在8小时内维护完成,其他消费者看到负面评价时是否无质疑态度等,如仍存有质疑,可能是话术说服力不够,或者是维护不及时。正向反馈可将品牌影响力、品牌历史、产地优势、配方优势等纳入,塑造品牌专业性和文化底蕴,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遇到负面评价,建议安排专人与客户沟通,引导客户追回好评,对客户的购买评论做到条条有回应,让未成交的消费者更放心,降低负评对店铺的影响。
02
“3”,即基层客服团队不该有的“3种态度”
①不要价值判断:客户找的是问题解决办法,而不是来找麻烦,他是带着问题会被解决的期待而来。
②不要主观意识:客户不找问题≠没有投诉/投诉完结,可能是对客服/公司失去信任,也可能是上升到更高级别的投诉层面,还有可能是客户已经开始流失了。
③不要过分依赖上级:要成为解决问题的“最后一人”,要抱着让所有投诉在自己这个层面完结的态度,遇事先自己想解决办法,可以是请求同事的协助或上级的指点意见,但最终处理的责任人仍然是自己,努力做到获得客户的认可,让客户还能继续复购或转介绍。
03
“3”,即应对大型投诉时,管理者该思考的“3个方向”
①品牌自身的影响:生意层面、口碑层面、公关危机风险。利用公关手段防止不利于企业品牌的信息进一步扩散,如将正面的视频、内容贴等置顶等,控制舆情发酵速度,可每半小时统计一次转发/阅读量数据变化,并及时上报相关领导。
②消费者端的影响:网络舆论风向的不可控风险,可能会引发大批量客户投诉。对此,管理者需提前进行预案输出与客户端的话术输出,对沟通注意事项及投诉事件敏感点提前进行培训,同步至一线客服端,统一内部应对投诉的基本处理办法。
③整个行业的影响:例如当年的三鹿事件让整个奶制品行业都遭受到巨大冲击,除因产品质量问题让消费者产生信任危机以外,在其他情况下如果遇到媒体或公众平台的曝光时应该注意:
(1)是否会牵动大量消费者的质疑,为客服端接待量带来压力;
(2)是否对销售渠道的转化会带来影响;
(3)是否涉及到品牌口碑负面信息,导致消费者降低对品牌的信任度和粘度;
(4)是否存在被竞争品牌推波助澜加速舆论发酵的危机。
举个案例。2020年8月,我司接到一位女士的投诉,要求检测奶粉质量,此时工商局已经介入。我司与该女士沟通3轮无果,且本人态度很坚决,一周后她联系了记者将此事曝光,并表明宝宝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利用群众的从众心理放大事实,并拿出店铺的负面评价加大舆论走向,一时间,该新闻的浏览量超过5000+,该女士的诉求是:公开道歉和10倍赔偿。
我司给出的处理措施是:
1.考虑品牌层面:不建议予以赔偿(注意:在某些事件中,赔偿等于间接承认产品品质问题);
2.政府单位协助:争取双方一起去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处理(最好可以转回公司所在地的市监局);
3.表明负责的态度:主动提出带宝宝体检,同时送检同批次未拆封的产品出具合格检测报告;
4.有诚意的方案:约定见面沟通,通过关怀宝宝的角度,给予同品的补偿或者等值商超消费卡、宝宝衣服、儿童玩具等。
最终,该事件在我司工作人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沟通下,得到圆满化解,客户撤诉,并对我们的服务表示认可。
大型投诉处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
(1)出于关怀、歉意或为达成一致,使事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平息,可以给予客户一定关怀及相应补偿,但要注意区分“补偿”和“赔偿”的区别;
(2)必要时候可以借助国家政府的协助,在公司所属地的政府部门更好,因为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往返两地的交通成本,其次,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通常是企业的主管单位,对于企业或者产品都有一定的了解,能有效减少在专业性问题方面的交涉与沟通;
(3)哪怕产品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配合处理的态度和服务态度也要更好,避免消费者借题发挥;
(4)达成一致后,一定要有消费者的书面协议签字或录音凭证,避免消费者反水。
以上是总结投诉管理机制的三个核心方面,投诉管理应该重视“管理”二字,包含但不限于:管理者自我能力的提升管理,投诉相关的数据管理,投诉带来的风险及影响管理,团队人员心态及应对技巧的管理,以及为整个品牌层面的公关风险负责任的管理态度。投诉管理者的思维永远应该走在消费者的前端,对可能会发生的投诉类型提前做好预案,思考消费者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了解企业需要我们扮演的角色及存在的价值,关注大环境对服务人员的要求。因为只有我们做得更全面更细致,才能让外部的客户和内部的老板对我们的服务更加放心和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