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亚龙观点:做真正的“服务+”,而不仅仅是“+服务”
来源: 时间:2016-02-25

 2015年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客服行业提出“在线客服”、“智能客服”等概念,纷纷在微信、微博或者企业APP开设服务渠道,各种智能服务、机器人交谈陆续登场,热火朝天的大形势让我们步履匆忙。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常常在想,我们不断开辟新的服务渠道、上线在线客服、接上智能机器人,就是服务升级吗?个人认为,这仅仅是“+服务”,而非“服务+”。 

 
“互联网+”的核心内涵是产业创新和产业融合,类比而言,“服务+”的内涵应该是“服务创新、服务融合、服务升级”。上线一项新的服务,我们首先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用什么系统?用什么人?常规的做法是另起炉灶,新的服务团队、新的知识库承载、新的客服系统,总之就像造新房子一样,一切都换新的,这样做简单,但会带来种种问题,尤其是对外产生服务不一致的体验,对内造成服务资源没充分利用、原有团队的成熟运营经验浪费等问题。 
 
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也许有了服务创新,但服务融合和服务升级是没有的,仅仅是一个一个“+服务”,而非“服务+”。我们应该升级同一套客服系统,让同一个座席可以同时做语音服务和在线服务;使用同一套知识库系统来支撑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服务;充分利用、审视、重塑成熟语音服务的座席资源、质样做简单,但会带来种种问题,尤其是对外产生服务不一致的体验,对内造成服务资源没充分利用、原有团队的成熟运营经验浪费等问题。 
 
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也许有了服务创新,但服务融合和服检培训、人力薪酬等,以此获得服务升级。 
 
“服务+”不是一件轻松的活,但优势很明显,可以同时支撑多渠道、多模式的服务模式,保证一致性的服务输出,充分利服务资源和运营经验,让大量的一线客服工作内容更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