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12345市民服务热线 一个号码“呼”145个部门
来源: 时间:2016-02-22

   2月3日,宜宾市新能源公交车全部上路运行,让不久前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相关情况的市民点赞:“从优化出行线路到淘汰老旧车辆,我们出行的舒适度大大提高。”

 
  去年以来,宜宾将工商、城管、环保、林业等145个非应急救助类部门、行业的58条热线,整合进“12345”市民服务热线,通过统一入口、统一调度、统一监督,实现市民对政府、对干部的一线咨询、一线投诉和一线解决。去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件量逾20万件,办结率达99.5%,群众满意率达94%。
 
  一条热线,解决所有咨询和投诉
 
  “2014年前三季度,市民对诉求解决的满意抽查率仅为85%。”宜宾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王青春回忆,当时负责运营“12345”热线的政府信息中心硬件设施落后,只能用手工分解交办的信件。比如,有群众因楼下烧烤摊存在扰民现象而打“12345”,工作人员只得建议其拨打城管热线“12319”。信息滞后、解决渠道不畅导致“群众不满,工作人员也委屈”。
 
  “不能让这15%的不满意群众对政府部门失去信任,如果群众诉求入口不畅通,容易积累矛盾。要让群众遇到难事急事烦心事时,能通过一个号码咨询、投诉和解决。”宜宾市市长徐进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天津、杭州等地考察取经。
 
  “当地的市民热线接线率高、办结率高、受认可度高。”一同外出考察的王青春发现,统一渠道非常重要,“从接受信息、分解信息到测评监督,都由一个大平台来调度,非常方便。”
 
  考察回来后,“12345市民服务平台”正式开建。在市政府的协调下,2015年1月,“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诞生:实现了除110、119、120等应急救助类政务服务号码的统一,所有区县、部门公示的咨询、诉求、投诉、举报等服务电话全部为“12345”,实行一个口进、一个口出的便捷服务模式。
 
  群众只需记住一个号码,便可解决对145个部门的所有咨询、诉求、投诉、举报等问题。
 
  一呼即应,件件有回复有落实
 
  为充分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作用,宜宾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该热线的建设和日常运营、大数据分析等。由社会化公司组建运营中心,承担运营、话务员培训、诉求信件流转、后续回访等工作,政务服务中心对公司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服务费用挂钩。
 
  按照平台建设和服务要求,平台必须做到一呼即应,件件有回复、有落实。平台运营经理朱晓华介绍,呼叫中心的50名话务员轮流值班,全天候服务。若接到咨询类电话,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会即刻解答,不准有任何推诿;若接到投诉类电话,将在1小时内分拨至相关责任部门的定点负责人,“责任单位22小时内必须答复平台,24小时内必须回复群众”;群众反映的问题如单一部门解决不了,要在联席会议上会诊;对每一个群众来电进行回访,如群众不满意,要再协调再解决。去年,共召开32次联席会议,专题解决群众反映的扬尘、噪音、油烟等疑难问题80件,并全部办结,获得市民百分百的满意率。目前,该平台月均话务量已突破2.5万余次。
 
  宜宾还探索“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互联网+政务服务”,已在全市人流聚集地安装300台自助服务终端机,并配合微信扫描、QQ群咨询等,方便市民就近查询,办理包括公积金、医保基金、工商纳税在内的事务。
 
  今年6月底前,“12345”市民服务热线将全面完成其他未纳入政府服务热线的整合工作,并逐步将服务内容扩至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范围。颜婧 吴亚飞
 
 
 
 
  今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