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梁建章: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来源: 时间:2015-12-28

 梁建章(James Liang),1969年生于上海,13岁时以“电脑小诗人”闻名,上海复旦大学少年班毕业后赴美国留学,20岁获得乔治亚理工学院电脑系硕士学位。之后他在美国硅谷从事技术工作多年,曾任美国Oracle(甲骨文)公司中国咨询总监,是信息技术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1999年梁建章回国,与3位商业伙伴创建了“携程旅行网”,在2000年至2006年期间任CEO,并从2003年起兼任董事会主席。公司在他的领导下采用了一系列高效和创新性的管理方法,在4年内迅速成为中国最成功的网络公司之一,并于2003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11年,梁建章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创新、创业和劳动力市场。他在合著的新书《中国人太多了吗?》中,分析了人口结构改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全面批评检讨了计划生育政策。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梁建章的经历可谓顺风顺水。少年时极富电脑天才,13岁就会用电脑写诗,是中国最早接触电脑的小学生之一,随后参加青少年程序竞赛,获奖如同探囊取物,这使他与电脑结下不解之缘。15岁完成初中学业的梁建章考入复旦少年班,半年后就读于复旦计算机本科。复旦没毕业,就考入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读完了学士、硕士。那一年是1989年,他才20岁。

“在美国的学习,对我帮助很大。”谈及在美国的学习过程,梁建章感叹道。由于经济压力,他必须尽快完成学业,,他才20岁。

“在中国,机会比美国多得多,尤其是创业。”梁建章在回国探亲时看到了国内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一片火热的创业气氛。他分析,从长远来看自己的发展机会还是在国内,为此他决定从技术转型到管理。回到美国Oracle后,梁建章就申请转换部门到客户服务部(ERP实施)工作,“很少人会这么转”,因为在Oracle研发部门的地位、待遇、期权都比其他部门好很多。回想当年,梁建章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客户服务部的经历使他明白了IT与管理的关系。更幸运的是,1997年他通过Oracle的内部招聘,回国担任中国区咨询总监的职务。“如果还在研发部门就不可能调回中国。”梁建章表示,他就这样实现了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型,自己的发展机会还是在国内,为此他决定从技术转型到管理。回到美国Oracle后,梁建章就申请转换部门到客户服务部(ERP实施)工作,“很少人会这么转”,因为在O为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担任咨询总监工作期间,梁建章多次为国内多家企业担任管理、软件和电子商务方面的顾问,参与策划了民航和中国电信等国有大型企业管理系统的建设。同时,他也在小心翼翼地寻找机会,希望在国内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公司,一圆创业的梦想。Oracle的老同事回忆当年,认为梁建章是个不太爱讲话、不太爱出风头的领导。

“充满好奇,又很会观察和思考”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梁建章认为,创业前一定要做好积累,观察与思考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创业,必须在学业、经历、工作技能上做好准备。“当你真正觉得你在这行业比其他argin: 0px 0px 11px; color: rgb(85, 85, 85);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Tahoma,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7.1875px;">“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梁建章认为,创业前一定要做好积任何人做得都好时,机会就有了。”在中国的两年,梁建章一直在努力熟悉中国市场的状况,并做好了创业的充分准备。“这比直接回来创业要好很多,”梁建章笑着说,“直接回来,就可能会犯错误”。

参与创建携程旅行网

1998年,互联网在中国悄然兴起,这时梁建章觉得机会成熟了。“当时互联网非常热,风险资金又非常充裕,这是很好的创业机会。”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之举,离开Oracle,自立门户创立携程旅行网。

说起当初为何选择做旅游类网站,梁建章称,一是出于对国内旅游市场的预期,还有就是直觉。一方面,梁建章觉得当时的旅游社很难满门户创立携程旅行网。

有了创意后,构建携程团队成了创业的关键。“一开始就是几个朋友,”梁建章笑着说,与梁建章相熟的沈南鹏、季琦成了携程最初的创始人。3人很快决定,从原来的工作中抽身出来,全力以赴把网站做好。在分工上,优势互补是他们的长处。梁建章是Oracle中国咨询总监,技术背景深厚;沈南鹏是耶鲁MBA,是个具有多年投资经验的银行家,具备相当的融资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而季琦则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擅长管理、销售。后来,为加强旅游行业,梁建章又找到了上海旅行社总经理范敏加盟,从此携程管理团队构建成功,正式起航。

把携程做大做强

携程成立正逢互联网高潮,不费多大力气,梁建章就迅速从IDG、软银、晨兴等风险投资商中融到了500多万美元的资金。自此后,携程一路走来风调雨顺。谈起当年的互联网泡沫,梁建章认为,创业往往是看一个机会,但“热情若超越机会就是泡沫”,而机会再加上热情,就是创业的最好契机,而他就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时给风险投资商的商业计划书很是简陋。”梁建章回忆起当年的创业过程开始面带微笑。而更让他欣喜的是,当年的几张纸,竟诞生了如今携程的雏形,现在看来,当时用公式套算的营收成长率,“居然还是蛮准的”。

与当年风起云涌的网站CEO们不同,梁建章对风险投资商说的“故事”,4年后竟成了现实。2000年,携程的员工不足100人,如今这个数字已涨到15000多人(如果仍将携程归纳为网络公司的话,梁建章领导下的携程已是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2002年携程的营业额就已高达10亿元人民币,而新浪2003年全年收入也不过9.4亿元人民币,携程的净利润更是让平均净利润率只有1%~2%的传统旅游行业不能望其项背。“携程的业务呈现了几十倍的成长。”在梁建章导演下,携程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谈及上市后携程的未来,梁建章更是为自己立下了“3年成长1倍”的目标。

但在梁建章的手中,携程变得越来越不像网站了。携程先是收购了当时最大的酒店预定中心——现代运通;随后又切入机票预订领域,并购机票代理公司北京海岸;2008年又将华程西南旅行社收入囊中,正式进军自助游市场。在梁建章的设想中,携程并不是家网站,而是“高科技武装的旅行服务公司”,是传统行业的整合者。在携程员工中有超过一半来自呼叫中心,在上市路演时,梁建章就一再向投资者解释,携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7.1875px;">但在梁建章的手中,携程变得越来越不像网站了。携程先是收购了当时最大的酒店预定中心——现代运通;随后又切入机票预订领域,并购机票代程为什么会有呼叫中心。梁建章解释道,携程设置呼叫中心,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同。在中国电话早已普及,却仍不能像美国人那方便,事实上携程70%的业务来自传统的呼叫中心。

在进行了一系列并购后,携程已和当年学习的模板Expedia渐行渐远。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旅游市场,梁建章力图建立携程的核心竞争力。以携程在自助游市场占有的垄断性优势而言,携程的酒店销售网络、机票销售体系已是国内领先,再加上“互联网+呼叫中心”的远程服务模式,又是业内做得最成熟的,这种领先优势已很难被竞争对手超越。此外在Oracle树立的“IT+管理”的理念,也让梁建章在携程身上找到了试验对象。

在携程简陋甚至颇似单层工业厂房的办公室中,携程公关经理施贝遐却能自豪地向访客表示:“我们很早就实施了平衡记分卡。”在所有人都还搞不style="padding:太清楚的情况下,梁建章亲手设计了公司平衡记分卡的雏形,制定了所有的衡量指标。此后,梁建章的先进管理理念,如流程管理、六西格玛等不断在携程得到体现。“自助游不像团队游那么标准化,有很多个性化的东西。”梁建章分析道,如果不建立很强的技术管理平台,交易就很难达成。2013年携程的“流程、产品销售界面远远领先于自助游市场的竞争对手”,梁建章当然有这个信心。梁建章认为,自己一直是个非常理性的人,对事情非常好奇,爱好一切感性艺术的东西。而从理性的角度解释感性的事情,对他非但是个挑战,更能从中找到商业机会。在携程之前,旅游行业一直是感性操作。“经常听到别的旅行社一旦员工流失了,业务就都没了,而携程永远不可能出现这种状况。”在梁建章的规划下,携程的分工非常明确,“每个员工都在复杂的流程中做一个非常专项的工作”,就像大规模制造企业,实施集中式的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IT技术实行远程操作。

“要像制造企业一样来对待服务质量,”梁建章坚持。虽然服务是非常感施集中式的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IT技术实行远程操作。

在员工眼中,梁建章一直是个聪明、理性、不爱说话、有着前瞻思维、喜欢开快车的带头人。上市后,梁建章也没有丝毫的改变,唯一的改变就是他觉得身上的压力更大了。“从前是为几个股东打工,现在是给几十万名投资者打工。”与陈宏、瞿建国等人不同,梁建章并不准备再次享受白手起家的成就感,因为他觉得:“重新做一个公司的成就感,远远比不上再把携程做大10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