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军:大数据为征信业插上翅膀
来源: 时间:2015-05-22

  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想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某家企业,必须要掌握足够多的企业相关信息。如果仅仅依靠零散的、琐碎的信息,就贸然做出一家企业好与不好的判断,显然有失偏颇。互联网+时代,让人们依托大数据,客观公允地评价企业成为现实。

  数据是征信业的基础,缺少数据的征信,恰如没有字迹的书籍,毫无价值可言。近年来,国家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动力度越来越大。征信业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有力推动。尤其是2013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征信业的法律空白。政策红利为征信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但征信机构能否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掌握着海量真实的数据,即所谓的大数据。当然,大数据并不仅仅指数据庞大,更重要的是数据全面。

  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大数据时代》一书的作者维克托曾说过: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对于征信业来说,数据是基础。但单纯的数据是死的,征信机构通过采集、整合、归类、加工、分析企业全面的信用数据,让公众便捷地认识企业的信用状况和未来趋势成为可能,大数据的意义正在于此。

  以11315全国企业征信系统为例,11315通过依法采集企业的银行信贷信息、企业运营信息、交易对方评价信息、行业评价信息、媒体评价信息和政府监管信息,整理保存加工成企业的信用档案,供大众免费查询。以企业的水、电、气及通讯等公共事业单位缴费信息为例,如果企业是用水大户,但最近几个月的用水量却日渐减少,这极有可能说明企业的订单情况日益减少,经营状况在持续下滑。我们没必要追问为何企业的经营状况会下滑,也无法探究其原因,实际上,这种探究也没有太大意义。我们只须知道企业的经营状况正在下滑即可。这可以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企业选择商业合作伙伴、银行筛选放贷对象时,提早预知风险,并加以防范。

  如果说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预测,那么实现这种价值的唯一途径便是分析数据,这二者的前提都是已经拥有大数据。目前诸多征信公司的数据来源于互联网,但11315除此之外,为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媒体、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消费者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登录端口,可以自发主动地上传相关企业的数据。

  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信息是11315企业征信系统的主要来源。《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起便正式实施,诸多职能部门也逐渐对外公示其信息,但不少职能部门在信息公示方面,工作还比较滞后。政府信息资源,如同银行货币,需要自由流动。只有加速其流动,才能创造巨大的效益,以促进经济增长。随着政府信息公示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征信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