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过渡,几乎成为产业园区行业共识。在“众创空间”和“互联网+”引领的创新创业大潮下,“由重转轻”也正被各类产业园区践行着。但对于不同的主题园区来说,其转变的方式和动力各自不同。
浙大网新是国内外包行业的领军企业,该公司集团业务除了软件服务外包,科技园区也是其重要业务板块之一。近日,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钟明博在“2014年度中国服务外包领军者年会”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钟明博从产业视角出发谈及外包产业园和外包产业的转型路径。
低价圈地已无利可图 园区未来竞争在于服务
钟明博介绍道,浙大网新的主营业务是外包业务,其在全国布局的交付中心相对较多,浙大网新的科技园区多为自用。在谈及产业园区发展时,钟明博认为中国近期浩浩荡荡的“反腐”对于园区是致命一击。在过去数年间,产业园区拿地多存在与地方政府的“背后谈判”,存在低价圈地情况,而去年国务院发布62号文,限制地方政府自行制定优惠政策,加上力度越来越大的反腐会让这种背后交易减少。
钟明博认为产业园区未来在开发方面基本无利可图。过去,科技地产商通过低价拿地,靠开发已经挣到足够利润,所以管理和服务也相应比较粗放。在未来,产业园区的“战场”应在服务。过去的招商是招进企业来就大功告成,如今的招商必须考虑招进来的企业是否合适,园区是否具备孵化培育能力,“你的园区能不能走出来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这个才是未来竞争的焦点”。
而就浙大网新本身而言,其本身就在走轻资产模式。钟明博称此前浙大网新多自己买地盖楼,未来,网新集团将更多借助于政府或企业平台资源,将主要精力放在园区运营上。
招商手段面临改变:拼服务 做保姆
未来的产业园区竞争在“拼服务”,钟明博此项观点与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路径前瞻》报告结论不谋而合,即产业园区发展趋于“小而美”和“拼服务”。
那么,该如何定义新时代的产业园区服务?
钟明博认为产业园服务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服务,包含餐饮物业,安保等;二是针对入园企业长期发展的增值服务。基础服务是底线,是标配,能够保障入园企业正常运转。而增值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人才及其他各种资源等方面的高级需求。就软件产业园区里的企业而言,其最关心的无外乎成本、人力和安全。安全包含了物理层面的电路、网络设备安全,还应该包含其他层面的;小而美”和“拼服务”。
那么,该如何定义新时代的产业园区服务?
钟明博认为产业园服务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服务,包含餐饮物业,安保等;二安全,如:企业员工来源渠道的稳定性、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稳定性。而上述这些通过“一园一院”模式可以得到解决。
所谓“一园一院”,即一个园区配套一个学院,不管是专业外包学院还是培训机构,同时,家园和生活配套也要完备。“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类似“硅谷”的模式必然是园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外包产业发展困境:高不成低不就
而谈到“一园一院”,就不得不谈当下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状况。“高不成低不就”基本可以概括这个行业的发展现状。“传统的外包行业起步时是个利润率较高的行业,也是个门槛过低的行业。”ITO和BPO是目前外包行业的两大主流模式。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是指信息技术外包,接单—开发—测试,主要的成本是人力成本。BPO外包模式较为典型的是呼叫中心外包业务,另外就是批量化的数据加工处理等。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的成本主要是呼叫人员的人力成本,而软件外包的成本在于开发人员的智力成本。
伴随着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和人力成本的高涨,ITO模式的外包业务利润空间正逐渐被挤压。越来越多的外包企业逃向二三线城市,也有部分因地方经济结构调整被迫出走业的两大主流模式。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是指信息技术外包,接单—开发—测试,主要的成本是人力成本。BPO外包模式较为典型的是呼叫中心外包业务,另外就是批量化的数据加工处理等。呼的外包企业。在逃向二三线城市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承担巨额的迁移费用,要承受转移带来的人员成本流失和新近选址的置业成本。
而从“高不成”的一线城市迁移到二三线的“幸运儿”又在当地遇到了“低不就”的难题。“一园一院”多有“园”少“院”,没有专业院校来输出对口外包产业人员,外包企业将承担从外地高薪聘请的成本。而二三线配套的不完善有时办法留住这些淘来的人才。钟明博称,小一些城市可以做相对低端的业务比如ITO里的测试、BPO里面的录入、呼叫中心这些,但离岸开发这类的业务对开发人员基本素质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二三线城市确实便宜,问题是专业能力也弱,综合来看性价比,二三线虽然成本很低,但是产出也低,很多城市最终算下来也是不划算的。”
“大家很苦恼,北上广这些城市没有利润,但是转移的过程中代价极大。北上广这些年形成的能力体系是很完善的,也是得到国际市场认可的。如果换一个城市,没有三五年这套体系是建不起来的。还要有很多大城市的人流动过去,高端的人只能从外面找,原来二三线城市基本是没有。”
产业迁移:一大波外包企业死在路上
一大波外包企业死在逃离的路上,比,二三线虽然成本很低,但是产出也低,很多城市最终算下来也是不划算的。”
“大家很苦恼,北上广这些城市没有利润,但是转移的过程中代价极大。北上广这些年形成的能力体系是很完善的,也是得到国际市场认可的。如果换一个城市,没有三五年这套体系是建不起来的。还要有很多大这是钟明博的观察。
“转移的成本理论上是企业自己承担的,但如此多数企业会选择退出这个行业,因为没有能力承担,能承担的大多数是行业里面的大型企业。目前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靠企业自身之外要靠地方政府提供配套的支持,尤其是被转移地应该拿出一些真金白银的政策来,还有一定要获得客户的认可。在这其中,行业协会起的作用比较大。”
但钟明博也认为外包产业当下的境遇与行业自身的一些特性不无关系。钟一直认为外包产业成长初期利润率偏高,又赶上国际市场需求与中国相对低廉的技术劳动力高度匹配,外包产业“挣钱”很容易。
大浪淘沙之后的外包产业格局:垄断+新生
“这轮大幅度的成本上升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令很多企业退出了,新来的竞争者很难进入,现在门槛很高。“钟明博认为,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结局必然是“垄断”。“未来中国外包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几十家公司会垄断多数市场,这很正常,全世界任何产业最后都是这个趋势。”
外包产业如果继续延续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商业模式的话,那么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去印度,甚至去东南亚国家建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因为那里的成本更加低廉,那里的年轻人更多。“这uo;这轮大幅度的成本上升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令很多企业退出了,新来的竞争者很难进入,现在门槛很高。“钟明博认为,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结局必然是“垄断”。“未来中国外包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几十家公司会垄断多数市场,这很正常,全世界任何产业最后都是这个趋势。”
几年有很多新的技术诞生了,也许这些新的技术应用会替代过去依靠人力的模式,如果这方面做成功了的话,即使我们不靠这些人,靠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也能获得成功,假如还是延续过去的模式我们肯定会输给印度。”
而中外包产业如需健康发展,除提高硬件配套和科研院校软硬资源的环境外,最需要转变的还是行业本身。大浪淘沙之后,外包产业的格局除了“垄断”,就是“新生”。
那么,如何新生?
钟明博很不同意一种观点,即技术改变一切。钟明博认为,单纯的技术不能改变一切,和业务结合的技术才会成为有价值的技术,而改变一切的是有价值的技术。目前行业的通病是,开发人员偏重技术尖端和前沿性,技术开发和业务运营相对分离。接单,做单,外包行业的开发人员做着较为“一次性”的工作,而非带着“产品经理”的思维去开发“可持续”的模式。“过去传统的模式是客户提需求告诉你该怎么做,现在仅仅做到这点已经远远不够了。现在的情况是,客户需求越来越快越变,越来越即时化,越来越碎片化、多样化。客户需要外包人员前置性的替他想到他还没想到的,这样一定会促使外包企业发生整体变化。”
外包产业:从ITO走向BPO和KPO
钟明博认为外包产业还有两个不好的两个趋势:一是过去片面强调技术,“这跟中国ITO占半壁江山有关系,整个全球服务外包来看应该是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业务流程外包)占主流,我们是ITO是主流,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业务,这也是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价值比较低的一个原因。”而忽视业务则很难做出好的服务来。二是外包从业人员自学校开始接受的IT教育课程多注重编程,“很少人站在客户应用的角度考虑问题。”这造成外包行业的商业模式都是一次性的,打单,做单,“这是最坏的商业模式,一次就结束了”。
万众创业市场机遇:传统外包企业输不起
万众创业热潮催生了许多新兴企业,这些企业的外包需求将贡献不小的市场份额。创新带来的业务机遇,中国现在有很大的机会,但是得由新生代企业来实现。
钟明博介绍,目前中国主流的外包企业通常服务于世界500强这样“巨无霸”企业,现成的业务,现成的模式,市场份额足够,客户支付对价高,盈利非常容易。这类主流企业不会把精力放在服务小微企业上去。现成的业务模式和利润空间导致传统外包企业革新的动力不足,钟明博认为从单纯的ITO转向高端BPO和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知识流程外包)的市场会有新的企业来做,也需要新的企业来做,尤其需要有匠人精神的新企业来拓展。
未来外包业务与解决方案业务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外包产业的存活之道在于:别定义技术和产品,别保护过去的自己。外包企业需要做的是真正进入到客户的流程当中,满足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