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再次上演了一幕幕“纵横捭阖”与圈地竞争之战,以BAT为主的生态圈将各自的生态圈延伸到金融、社交、电商、物流、移动互联等各个方向。对于已经开始步入螺旋式上升期的互联网金融而言,未来的资源整合方,也会在以BAT为代表的巨头之中上演,其中百度的后劲是较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对素于百度而言,作为全球最大的搜引擎,开始布局大数据搜索以及百度大脑等人工智能领域后,在未来金融业务的发展潜力也不可小视,并且从发展后劲而言,百度依靠数据搜索所产生的大数据功能服务,将成为未来一种底层的企业级别和个人级别的服务,正如当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Wifi一般。
BAT各有斩获,百度布局长远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在于支付与征信,不论是电商金融化,众筹还是P2P,基本上都是在第三方支付以及由此产生的征信功能而逐步扩展的,P2P如果没有第三支付的账户管理,估计业务发展也不会这么快,而电商金融化的支付核心地位是最明显的。此外,征信领域的规则建立与市场化生态的培育,也是比较关键的,因为这个直接涉及到平台的金融授信功能。
从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发展角度而言,另一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是百度目前开始做的,从底层架构的角度做好未来金融业务的支撑。在这一方面,个人认为,比起阿里的交易大数据,腾讯的社交大数据,百度的搜索大数据以及由人工智能而引发的新业务变革将会有更长远的发展潜力。
BAT作为国内主要的三巨头,在2014年都开始深入布局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并形成了各自领域内的市场与客户圈地运动。阿里和腾讯,由于在电商业务以及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领域的耕耘相对较深,因此早期进行在线理财、移动支付、电商小贷方面的布局较早。
百度则拥有了百付宝、百度小贷以及百度金融等综合化的方式实现了“存贷汇”业务的覆盖。但是,百度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于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结合,以线下客户为延伸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未来一旦打破了线下市场的藩篱,将会拥有更大的蓝海空间。
综合而言,腾讯阿里生态圈走的较快,但是百度在发展后劲上同样潜力很大。
互联网金融鹿死谁手?百度“杀手锏”
对于互联网金融整个产业而言,目前更多的服务是建立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线上生态圈中的,这个和高层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位也是比较契合的,也就是提高投融资服务的渗透率和覆盖面,改变传统的以银行为主的信贷服务体系,给中小企业一个更为健康的融资环境。
但是,这里却存在这样一个悖论:真正线下的中小微企业很难从互联网上获得融资,因为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平台和移动产品大多是覆盖了电商、社交等浅层的消费化产业和一些与互联网用户关联性较大的行业。但是,还有更多的线下中小微企业是没有触网的,这部分企业,由于互联网平台也提供不了核心的数据和征信服务支撑,因此也就很那轻易介入。
也就是说,即便阿里、腾讯,对线下的传统企业的服务力度还是不足的,虽然目前O2O的趋势开始盛行,但是到掌握核心的数据与交易,还是需要很长的路来走。包括阿里、腾讯,数据库都还是线上生态圈内的,难以覆盖线下。
反观百度,目前已经在进入线下,获取线下客户和数据这一方面开始了长远的部署,无论是底层的,对企业开放的大数据搜索引擎,还是前端的都对商户开放的百度直达号,百度希望通过这样的覆盖消费、生产型企业的综合大数据服务能力来建立未来互联网金融消费生态圈的能力。
因此,在这一方面,百度由于自身的技术、战略眼光优势存在更大的可能性。在BAT中,百度的技术深厚基因是相对最为完善的。通过大数据搜索引擎战略的推出,从百度开放云,到数据工厂,再到百度大脑,这些将为线下的传统企业提供一个接触大数据和未来企业化管理的通道。这个开放平台成立之后,百度可以提供标准化的大数据模型,让企业接入,在获得各行业线下企业的数据和信息同时,也能让企业享受到大数据与云服务带来的效果:更好的运营,市场营销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及早的安排。
百度优势在哪儿?技术、数据与服务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之年,而2014年则是从政策的敏感期进入了行业发展的鼎盛期,市场布局开始越来越清晰,而各路资本与风投机构也开始大肆进入。从市场的表现来看,BAT无疑是这方面的赢家,最近百度投资Uber,也是以百度地图导航与支付工具对接了Uber的私人私车租赁服务,对百度未来线下场景的拓展和支付的普及具有很好的作用。
换一个角度,如果从行业发展的平台级进行分析,你会发现,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竞争,将不再仅仅局限于用户端口和具体业务的竞争,例如产品的布局和用户的导入,因为在2014年,主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已经基本上完善了自身的业务布局和产品导入。未来的更具有竞争力的领域在哪里?那就是类似于百度目前正在布局的以大数据搜索引擎为代表的底层的技术、数据与服务。
正如李彦宏在百度2014年年会上所言:“我们为什么能够survive?因为我们相信技术的力量。我们的团队,三分之一以上都是优秀的技术工程师。在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反而拿出更多经费,来加大研发投入。我们坚信,技术是我们在巨变的竞争环境中,超越一切对手的决定力量!”
从战略和战术上匹配来看,百度采取的是迂回式进攻的策略,那就是现在现有的基本的“存贷汇”模式上最好布局,如百度小贷,百付宝以及百度理财,而后在目前大多数平台热衷于线上的现有资源转化为背景的金融服务框架下,开拓出未来市场潜力更大的另一片蓝海:用百度的大数据和搜索服务,结合目前在传统企业数据管理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需求,融入百度的数据与技术、服。在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反而拿出更多经费,来加务,为客户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海量数据分析工厂,而百度也在这个过程中熟悉、掌握了市场潜力更大的线下企业的投融资服务需求。
特别是对于未来前景更为广阔的线下市场而言,百度具备能嫁接线下传统企业的技术条件,加上企业未来在逐步触网的过程中进行的数据积累与互换,那么百度正在开拓的这一块市场的蛋糕也是非常大的。
阿里、腾讯往左,百度往右
所以,在如何走好互联网金融之路上,BAT也出现了差异化,百度目前走的道路相对而言更为长远,对底层的线下传统中小企业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的可能性也更大。
为什么说百度的后劲最大?虽然阿里和腾讯早先一步进入了网络银行领域,但是这种模式是纯线上的,信贷审核和业务流程也都以线上客户为主,还不具备走出生态圈进入线下的能力。即便是微众银行在总理考察当日通过网络发放的第一笔贷款,也并非是纯线上的贷款,而是事先在线下进行了开户和客户的认证,核实了材料之后才进行线上的业务处理,只是一个业务电子化。
如果说腾讯、阿里是通过先进入线上的金融授信领域,而后想希望逐步进入线下传统企业,或者是和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合作获得线下企业数据(不太可行),那么百度的模式就是以大数据搜索引擎的优势来首先绕开了线上,而是直接进入线下,为传统企业提供数据化管理的手段和意识,提供底层的技术和服务支撑,而后逐步从线下培育用户的金融操作习惯,逐步迁移到线上。
某种程度上而言,百度的布局是更为扎实和长远的,因为中国目前最大的融资需求是在于传统企业与线下,而未来互联网如果不做好这部分市场的对接,就难以实现互联网金融的生态化。
站在这个角度而言,百度的大数据和金融化战略,未来也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融机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