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政策“春风”,打造服务外包新旗舰城市——专访青岛市商务局副局长张莉
来源: 时间:2015-01-14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讨论服务外包事项上政府不是对原来文件的重复加深,而是在产业发展思路、政策支持和认知上都有新突破。”青岛市商务局副局长张莉在接受《服务外包》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莉进一步分析,尤其是“增加示范城市数量”、“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多给一些‘真金白银’”等全新的提法,标志着服务外包产业即将进入政策性“春天”,让所有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城市,尤其是服务外包快速发展的非示范城市如沐春风。

青岛市商务局副局长 张莉

  据悉,青岛自2006年开始申报基地城市以来就没停止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成为青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青岛在服务外包组织领导、产业规划、政策环境、人才培养、产业招商等方面加大力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如果青岛能够成为示范城市,将对青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产生极大促进作用。”张莉认为,一方面,让青岛的企业和其他示范城市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共赢。另一方面,“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一名片将会使青岛的服务外包园区在推介招商方面更具优势,在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享受到国家支持。

  青岛产业发展新机遇

  《服务外包》:2014年11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服务外包产业,意味着服务外包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可否谈谈您对此的感受?

  张莉:李克强总理在此次会议上专题部署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意味着把服务外包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充分说明国家十分重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标志着服务外包产业即将进入政策性“春天”,中国将全方位加快参与及攀升全球价值链的步伐。我们对此感到十分激动和振奋,特别是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随着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进一步扩大,服务外包产业布局将更加协调完整,带动更多地区转型升级。

  国家的重视与支持,意味着青岛服务外包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目前,青岛服务外包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2014年1-10月份,青岛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2335份,合同额21.4亿美元,执行额1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7%、54.3%、59.1%。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1889份,合同额19.3亿美元,执行额1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3.3%、41.9%、46.1%;在岸服务外包合同446份,同比下降32.7%,合同额2.2亿美元,执行额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03.8%、482.8%。

  早在2012年,青岛市就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受到服务外包企业的普遍欢迎。青岛工业制造业基础雄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使这些优势产业释放出巨大的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和业务流程外包的商机。作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等众多国家级试点项目的承载城市,青岛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发展优势和后劲将不断释放。国家出台的新政,将会成为我市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和新的增长极。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青岛凭借其产业特色鲜明的优势,再借政策的东风,服务外包产业一定会再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发展。

  《服务外包》:在您看来,此次会议最大的突破点在哪里?这将给青岛的服务外包工作带来哪些动力?

  张莉:我认为这次会议最大的突破点在于对服务外包的准确定位。将服务外包定位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对外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点”。

  此次会议在讨论服务外包事项上政府不是对原来文件的重复加深,而是在产业发展思路、政策支持和认知上都有新突破。

  国家出台的新政,助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可成为我市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一是有助于给青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市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预示着将进入加速发展期;二是有助于大力发展多领域服务外包,推动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向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金融等价值链高端领域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培育一批创新和竞争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三是有助于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突破“瓶颈”,开拓新市场、新业务和营销网络,搭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外包产业平台,在青岛市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进程中,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打造青岛外贸竞争新优势;四是有助于充分利用国家新政作为抓手和契机,促进我市出台进一步加大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更实惠的新政策和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用政策和机制给我市的服务外包产业“加油”,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五是有助于青岛服务外包再上新台阶,尽快跨入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行列。让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布局更加协调完整,企业享受到更优惠的政策,带动更多企业转型升级。

  重点营造产业氛围,完善生态链

  《服务外包》:李克强要求相关部门“思想要再解放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不能再“含含糊糊”,要多给一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实惠。对此,您如何理解?对服务外包产业来说,青岛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步伐的领域有哪些?

  张莉:我想总理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到今天,已被证明是带动国内一、二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第三产业高起点发展,实现知识型人才就业的战略性行业,是“大物移云”时代各行业跨界融合的“粘合剂”。各部门应该停止争论,统一认识,砸上“真金白银”,帮助服务外包企业实现创业、创新。而且要像印度等国家一样,政策保持十年不变。

  青岛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是开放的城市,是品牌的城市,这三个特点带给青岛发展新兴产业的天然优势,对于服务外包这类既要植根产业,又要依托新生业态,更离不开开放的人才和国际化的思维的产业来说非常适合。经过这些年的创业和培育,青岛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产业氛围,服务外包也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下一步,作为政府来讲,我们将重点围绕产业氛围的营造和生态链的完善来做工作,就像我们2008年出台的1.0政策和2012年出台的2.0版政策一样,在人才培养、融资支持、平台建设等方面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给予企业持续的信心支撑,又要随着企业、产业的不断升级,政策也不断升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一是完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产业链,支持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向高校和企业两端延伸,“企业-高校-培训机构”三方共建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建设服务外包实训基地,铺好人才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二是帮助企业融资发展,针对服务外包企业上市需求,我们将出台政策支持包括新三板在内的上市企业,正在探索建立市级基金,帮助服务外包企业获得发展资金,还将会同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帮助服务外包小微企业打包贷款。三是培育打造“中国服务”。发挥海尔、海信、青啤等中国品牌企业在行业流程设计、供应链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培育中国的“简柏特”,转变大众对服务外包的认知,让服务外包成为现代智慧服务的代名词。

  《服务外包》:为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青岛出台了哪些“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未来还将在哪些方面拓宽?对于新的扶持政策,我们又有那些期待?

  张莉: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全面优化服务外包发展环境,加快实施“三城联动、蓝色跨越”的青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蓝图,积极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服务外包新旗舰城市,结合《青岛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2012年,青岛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青政字【2012】75号),制定了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27条新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发展公共要素和基础要素的投入支持力度,实现财政支持方式的多元化,力争打造国内最好的服务外包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政策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一是加快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园区建设,一类是对政府(含国有独资公司)出资或控股建设的产业园区,对当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增贷款部分,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50%的贴息补助,每个园区补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一类是非政府投资者出资建设的产业园区,市财政以注资股权投入方式支持,每个园区最高2000万元。

  对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服务外包人才供需信息平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和实训平台、服务外包公共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平台、软件信息和服务外包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等,政府投资建设的,每年直接补贴50万元;非政府投资者建设的,以注资股权投入方式支持,每个平台最高200万元。

  二是加快服务外包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培训。对高级人才,按照《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办法》(青发[2008]19号)享受政策。每年表彰和奖励为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岛市服务外包产业领军人物”。对市级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新增),给予每个基地累计补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的支持。

  对高校课改,按每人1000元给予所在高校定额补助,用于支持驻青高校开展的服务外包课改项目(原政策100万元封顶)。对培训机构,对年培训规模200人以上,本地就业率超过50%的,按每人1000元给予资助。

  三是加快培育服务外包企业。对企业新录用大学生,按每人4500元给予企业补助(原政策每人2000元)。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对非软件类服务外包企业,年服务外包离岸业务收入新达到1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8000万美元、1.5亿美元的企业,分别给予企业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和200万元的奖励。对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按其缴纳所得税超过15%税率以上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给予奖励。服务外包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按不高于5%比例给予奖励。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可享受相关支持政策。

  四是对引进龙头大项目,对被认定为市重点服务外包项目的,实行“一户一策”的定向支持政策。结合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从政策创新上更贴近产业,一是将在助力企业融资上市和技术创新等领域给予重点扶持。落实总理指出的“培育一批创新和竞争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的龙头企业”,并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二是将拓宽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培养龙头企业带领行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对中高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四是对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到境外收购、兼并优质企业,延伸业务触角。

  对于未来,从企业的角度,我们最期待的无疑是税收政策。会议明确,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相应扩大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其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部分实行税前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范围。试行国际服务外包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政策。虽然青岛在新出台的政策中已包含了服务外包企业税收政策因素,藉此与示范城市政策拉平,让企业享受政策不吃亏,但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更让企业受益。对于服务外包企业而言,所得税实际税负降幅将会超过10个百分点;增值税优惠也将进入普惠期,可使服务外包企业税负大大降低,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员工培训等领域,提高其自身竞争力。

  申请示范城市优势独具

  《服务外包》:会议提到要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这可以说对青岛市服务外包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我们在申请成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上有哪些优势?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如果成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将给青岛带来哪些利好?

  张莉: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对青岛等申请城市来说确实是一大好消息。其实,青岛自2006开始申报基地城市以来就没停止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成为青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青岛在服务外包组织领导、产业规划、政策环境、人才培养、产业招商等方面加大力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我认为,青岛在申请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特色鲜明。2008年至2013年,青岛实现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连续五年倍增,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首次突破20亿美元,执行额达到16.3亿美元。2014年1-10月份,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9.3亿美元,执行额1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1.9%、46.1%。服务外包企业704家,执行额千万美元以上企业33家,服务外包培训机构36家,累计吸纳就业17.6万人,业务以后台数据服务、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为特色,ITO、KPO占全市总量的80%以上,业务类型向高端化发展,特色鲜明。

  二是雄厚的工业集群释放商机,潜力巨大。青岛市培育发展了家电电子、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船舶海洋工程、汽车制造等七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有实绩外贸企业1.3万多家。孕育了海尔、青啤、海信、双星、澳柯玛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使这些产业释放出巨大的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和业务流程外包的商机,海尔、海信等品牌企业已开始向服务业务转型,这都为青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蕴含了无限潜力。

  三是园区、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助力发展。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专业园区,不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了“东谷国际创新园”、“西园光谷软件园”、“北城青岛网谷”为主体的“东谷西园北城”的“品字形”发展格局,吸引了微软、IBM、HP、NEC、简柏特、Infosys、富士通、香港第一线、东软睿道、文思海辉等知名企业签约入驻,实现企业聚集发展。依托市软件园互联网数据处理中心,引进国际著名服务外包企业技术资源,建成了项目管理水平提升、上游工程设计能力提升、服务外包咨询服务、企业信息安全、人才技能数据库等七个子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持。

  四是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支撑强劲。大力实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万千工程”,从课程改革、基地建设、人才实训和高端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全力推进人才培训。引进IBM、微软、惠普、阿尔卑斯、印度、NIIT、SEED等公司与我市合作设立专业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创新实施校企联动,形成“青岛特色”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专业人才,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提供了强大支撑。

  如果青岛能够成为示范城市,将对青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产生极大促进作用。一方面,企业将会成为直接受益者,得以全面享受国家给予的增值税免税或零税率等优惠政策,让青岛的企业和其他示范城市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共赢。另一方面,“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一名片将会使青岛的服务外包园区在推介招商方面更具优势,在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享受到国家支持,给服务外包产业良性发展带来更大助益。

  《服务外包》:为解决服务外包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会议要求通过金融、保险、融资担保,及支持企业上市等方式,拓宽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渠道。这方面青岛又有哪些尝试和探索?

  张莉:这些年,青岛市在这方面一直在尝试,市政府在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对服务外包园区、平台建设的支持方式进行了探索,政府注资2000万元参股服务外包园区建设,注资200万元参股服务外包公共平台建设,不参与经营和分红,3年后视情撤出。同时,针对服务外包企业经营资金需求,研究建立市级基金,探索会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帮助服务外包小微企业实现打包贷款等。

  产业特色鲜明,趋向高端

  《服务外包》:“现在很多新的技术研发行业,也都成了服务外包的重要参与者。”从青岛的情况来看,目前有哪些新的技术研发行业正在成为服务外包的重要参与者?这些领域是否会因为政策的滞后,影响企业享受服务外包政策?

  张莉:由于青岛市制造业门类齐全,拥有家电电子、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船舶海洋工程、汽车制造等七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海洋等领域科技研发实力强,是国家海洋科技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驻青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机构占全国的40%以上,涉海院士占全国的80%。拥有国家、省科研院所28所,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7个。各类高等院校29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32万人,每年服务外包相关专业毕业生2.8万人。为此,青岛发展研发服务外包将具有特色鲜明,并趋向高端。如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海洋新材料研发、产品技术研发、服饰设计研发、检验检测技术研发、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教育课件研发等已成为我市新技术研发服务外包领域的主要特色。

  2014年1-10月份,我市离岸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从目前来看,我市研发服务外包领域正逐渐向等高附加值业务拓展,如海尔集团的数字化家电研发、海信集团数字多媒体技术研发、明月海藻的海洋生物研发、赛轮股份和软控股份的橡胶轮胎技术研发等项目都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进发。但是,我市多数企业规模属中小微企业,在从事研发服务外包业务中,由于离岸外包额较小,所占比重达不到规定要求,享受扶持政策力度较小,这部分企业很难享受到服务外包政策。

  《服务外包》:会议最后还提出要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在服务外包企业培育方面,青岛有哪些好的措施和建议?

  张莉:可以说青岛一直在鼓励企业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努力挖掘扶持“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截至目前,青岛服务外包企业达704家,其中好多企业做得不错,获得了业内多项荣誉。像优创、海尔软件、朗讯等3家企业入选商务部重点联系100家企业,青软实训和东合信息等2家培训机构入选商务部重点联系20家培训机构。德林科姆、一凌网、百灵信息、中盈蓝海、优创等企业入选“2013年中国服务外包百家成长型企业”。优创、中盈蓝海等企业入选“中国业务流程外包企业20强”。青软实训和东合信息入选“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创新实践奖“等。在企业培育方面,青岛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积极为企业争取和落实政策,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和培训机构人才培养和做大做强,支持服务外包园区、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服务外包产业扩大规模和提升层次。2014年争取国家、地方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技术进出口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参展补助资金累计达7900万元,为企业做大做强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二是大力实施“双十两大”工程,重点培育10大重点运营企业和10大在建项目,推进服务外包“园区建设工程”和“人才培养工程”(培育12个重点园区、12家培训机构),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各级政策向“双十两大”项目倾斜,确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稳步发展。目前,10家重点运营企业中的7家、12家重点人才培养机构中的3家,得到商务部和国内专业评估机构的认可。

  三是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对企业上市融资并给予补助,最近青岛在鼓励企业上市方面又出台了新的举措,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支持补助力度,为企业上市提供政策保障。

  四是发挥服务外包协会桥梁作用,畅通企业和政府渠道,完善青岛服务外包协会网站,发布网上月刊,建立“青岛服务外包”微信平台,协会还定期举办政策培训、信息安全等培训沙龙活动,同时,与各级产业联盟、网商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联系,集合各方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

    来源:《服务外包》杂志